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880页

以死。相庆以喜。相救以患难。纷争攘夺之形。不作于外。而巧诈奸宄之心。不作于内矣。贾生曰。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而礼者制于未然之先。故曰。礼至则不争。盖先王所以平天下之心者。恃有此具也。夫天下虽有杰悍之夫。临之以礼。未有不驯者。然则天下所以胜人者。孰有如礼。而胡以巧诈为哉。
礼理说   
俞樾
礼出于理乎。理出于礼乎。曰。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是礼固出理也。然而圣人治天下则以礼而不以理。以礼不以理。无獘之道也。且如君臣无狱。父子无狱。若是者何也。礼所以不得争也。礼所以不得争。故以无狱绝之也。使不以礼而以理。则固有是非曲直在矣。君臣父子而论是非曲直。大乱之道也。是故圣人治天下以礼。不得已而以理。何也。天下之人。而皆从吾礼。则固善矣。不幸而有不合乎礼。且大悖乎礼者。不得不以理晓之。此古治狱之官。所以名之曰理也。礼者治之于未讼之先。理者治之于既讼之后也。然而遇君臣父子之狱。则仍不言理而言礼。舍礼而言理。是使天下多讼也。且礼者。天下无一人不可以遵行。而理则能明之者尟矣。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此在圣人则可耳。使胥天下之人。而使之斟酌乎理以定从违。则必有得而有失矣。幸而从纯之俭可也。不幸而从拜下之泰将奈何。固不如一概绳之以礼为无獘也。夫天理之说。已见于乐记。非宋儒刱为之。然圣人治天下以礼不以理。理也者。不得已而用之于治狱。舍礼言理。是治狱也。治天下非治狱也。以治狱者治天下。而人伦之变滋矣。今夫妇人从一而终。周公着其文于易。理固如此也。及其制礼也。则有同母异父昆弟之服。是又许之再嫁矣。然后知圣人之于人。绳之以礼。不绳之以理也。故中材而下皆可勉而及也。后之君子以理绳人。则天下无全人矣。呜呼。是司空城旦书也。
崇检论   
马福安
昔圣人建天地之中而为之礼。所以轨范人伦。整齐殊俗。使人得以束身寡过。而无悖夫五常之性者也。自魏晋之世。老庄盛行。以放旷为高妙。以礼法为俗人。一时风流相尚。贤者不免。阮籍居丧饮酒食肉。谢安石期功不废丝竹。幼舆任达折齿。毕卓瓮间醉卧。当时以为名士而艳称之。以致礼坏乐崩。中原倾覆。故王衍将死。叹曰。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桓温北伐至洛阳。登平乘楼叹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邱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西都时。王恺石崇尤为豪侈。能守礼崇让。克全贞素。惟刘实兄弟而已。或问江左人士于颜含。含推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然伯仁以酒失贻讥。犹染中朝余习。惟望之持论侃侃。当官干实。欲轨正当世。不苟同时好。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达。望之以为背礼伤教。欲奏推之。斯真笃礼守法。王臣蹇蹇者矣。夫天下非氓庶犯法罹罪之足忧。而士大夫弃礼蔑义。罔识廉耻之可畏。诚以士大夫者。教化之纪纲。风俗之原本。而人心以为转移者也。故朝廷崇礼。百僚奉法。士大夫以名教相尚。节行相高。而风俗人心。未有不归于端厚者也。朝廷弃礼。百僚坏法。士大夫以浮虚相祖。放纵相师。而风俗人心。未有不归于邪薄者也。然则天下之要道可知已。欲民知义。莫如尚廉隅。欲民知礼。莫如敦矩。欲民贵信。必不可以巧诈欺之。欲民兴仁。必不敢以刻薄行之。立身以清白奉公为贤。当官以勤事尽职为恪。立朝以忠厚正直为敬。行事以秉礼尚义为宗。一时士大夫流风笃厚。凡为骄逸淫纵。自放于礼法之事。皆兢兢焉防其萌。杜其渐。是以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乡闾。礼义兴于家衖。而无奇不轨之民。以污我大化者。由上之人不以防检为迂而力崇之之效也。尝观东汉风俗之美。其时郭有道陈仲弓王彦方管幼安之徒。皆以匹夫为善于家。而乡里化之。争讼者望闾而返。盗窃者咸畏其知。况示以上之风旨。而士大夫又皆身为表率。吾见礼教之兴。不必俟读县书。而后浃于民心也。是在有风俗人心之责者加之意而已。
读曲礼   
程德赉
予读曲礼。而知古人教术之隆也。父见子而诏以是。兄见弟而诏以是。师见其弟子而诏以是。朋友之所与讲论质正者亦不越乎是。是故家可齐而国可治也。夫古之所以教民者。皆以诚心行之。非徒颁悬诏告而已也。天子之所以纲理四方者。公卿大夫士之佐助以辅世长民者。胥率于是而无愧焉。故其民信而习之。顺而从之。可以矫刚戾者而化为和顺。可以矫柔弱者而立其廉隅。可以矫邪僻者而归于正直。其粗安于洒扫应对起居出入动静之节。而其精达于性命之原。此其所以能致刑措欤。呜呼。刑之不措。而至于滥且冤也。岂非礼不明之故哉。
读内则   
谢应芝
礼书之残阙无怪也。其在列国之君。以古礼之不便于时。而去其籍。则既亡于秦人焚书之前。而博士诸生。各挟所见。杂以当时之说。又淆于汉求遗书之日。夫古经之亡者不复见矣。幸而出于孔壁及鲁淹中者。犹存千百于什一。汉人复从而乱之。于是瞀儒竞谓周官仪礼不出于姬公。大小戴氏记。无复孔子时书。欲胥摈弃之以为快。而一二泥古之士。又并其淆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