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841页

重之。试思赋入之广。出纳之大。孰有大于藩司之各款。关税之额征乎。二者已提纲絜领。絜东南财赋之大权矣。傥此之行。市肆之闲。尚能为之敌乎。尚能有他物足以相抵有大力足以相抗乎。譬有人自薄其千金之璧。而疑不足当邻人燕石之值者。不已傎乎。其不足疑二也。或者曰。国家铸大钱。制交钞无一可行。子之畅言银钱。亦纸上空谈。袖手雄辨。未见办事之艰阻也。噫。大钱交钞之害。法病人乎。人病法乎。法不信。民不从。施不一。人不信。己屏绝而强人用之。己嫌弃而勉人好之。虽有愚者。恐亦未易为其所惑也。浙江祗用当十一品。额税丁银可以上行。行之年而民不倦。何信于浙而惑于苏。则行之不善明矣。可咎法乎。况交钞大钱。皆以虚权实。非若银钱之以实相权。便民而无所巧售。如佛头洋银之行用。数十年广及半天下。岂强之而使然乎。惟其便而信耳。其无可疑三也。释此三疑。厥有三利。一释争。一平物。一通货。古之执政以正物者。莫不由此也。银钱铸成之后。准今之洋钱之价出入。取其盈余。给工值火耗外。尚可以通有无。足国用。赡军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此类是矣。
粤省试铸银元片光绪十四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
再广东华洋交错。通省皆用外洋银钱。波及广西。至于闽台浙江皖鄂烟台天津。所有通商口岸。以及湖南长沙湘潭四川打箭垆前后藏。无不通行。以致利归外洋。漏卮无底。窃惟铸币便民。乃 国家自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无二致。皆应我行我法。方为得体。且粤省所用洋银。皆系旧洋烂板。破碎徽黑。尤为隐受其亏。粤省此次订购铸钱机器内。兼有铸银元机器。拟即选募西人善铸银元者来华试造。若附在钱局内铸造。计此岁铸银元三千万枚之机器。其机器价值厂屋工料火耗。一年所费。不过四五万金。专设一厂。亦不过十余万金。外洋银元。每元重漕平七钱三分。今拟每元加重一分五厘有奇。定为库平七钱三分。银元上一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清文汉文合璧。一面铸蟠龙纹。周围铸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十字。兼用汉文洋文。以便与外洋交易。铸成之后。支放各种饷需官项。与征收厘捐盐课杂税。及粤省洋关税项向收洋银者。均与洋银一同行用。不拘成数银色。务与外国上等洋银相等。银质较重。而作价补水。均与相同。商民趋利。自易风行。若日久通行。民间自行加价。亦听其便。外洋银元。颇有赢余。虽每元加重一分五厘。断无亏折。如蒙 允行。恳请颁发  明旨。粤铸银元。除京饷外。各省协饷解款完纳华洋厘税民间交易。准其一体行用。开铸时。即当将样银恭呈  御览。试造之初。先铸一百万元。察其能否流通。陆续添铸。多至五百万元而止。如不能畅行。随时停铸。殊不为难。即略有亏耗。亦甚微渺。可以预决。当由粤省筹补。不动库款。一年以后。粤省果能畅行。当将工费细目赢余实数。详晰奏咨。届时拟请  饬下户部体察酌剂。由部购置机器一副。在天津设局铸造。颁发通商口岸。一体通行。粤省银元。仍恳准其铸造。由户部酌定限制。岁铸若干。如有息款。即以弥补铸钱亏耗。计户部机器一副。日铸十万元。岁可铸三千余万元。即以每岁铸千万元计之。数年之后充牣海邦。流通域外。虽不藉以裕 国用。亦足以保利权。粤省试其端。而户部权其利。揆时度势。似尚无所窒碍。总之务钱法银元三事。相为表里。交互补益。如环无端。产盛而后铸铜铸银有所资。鼓铸多而后西南各省铜铅有销路。以铸银之息补铸铜之耗。而后铸法可以专用内地铜铅而无虞亏折。迨至开采日多。铜价日贱。官铸无亏。商趋其利。民便其用。边军资其饷。实西南徼外之边备。塞东南沿海沿江九省之漏卮。未必非自强之一端也。所有粤省拟请试铸银元以备户部推广各缘由。相应附片具奏。请  旨饬下户部速议核覆施行。
卷五十九 户政三十一钱币中
前因时论十三钱法       
吴铤
钱法之獘。至于鹅眼綖缳之属。历代皆有之。史言斗米一万。商贾不行。其害如此。予按历代皆杂用古钱。盖欲矫其獘。则必依以为式。然后可以澄汰。若古钱已亡。虽欲复之而无由。宋神宗专用古钱。金世宗时以宋大观钱一当五用。盖古钱可以禁盗铸之獘。盗铸之法甚严。然人争为之者。趋于利也。贾谊言淆之甚微。为利甚厚。其势必杂以铅铁为巧而后止。古钱之重虽难行。然足以防獘而无累。此古钱之所以可贵也。自启祯专括古钱以充废铜。于是古钱遂摈而不用。而新铸之钱弥恶劣。与鹅眼綖缳等。即欲澄汰之。而古钱已尽。非旬日所易为功也。古钱不铸年号。故行之最久。后世铸年号。则前代之钱。渐销渐毁。适以供奸蠹之窟。故必尽用古钱。而后可以澄汰之耳。自古以汉五铢为通行之宝。隋文以天下钱轻重不等。乃更铸五铢钱。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觔二两。诚能依此行之。则五铢既重于新钱。又足以防盗铸之獘。孙权铸大钱一当五百。又铸当千钱。民间虽不以为便。然当新钱既獘之时。而欲矫獘以返于古。亦当以此行之。然而有不能行者。则工既繁而有损于国家之币也。欲工之省而易成。则钱币既不能流通。百货亦壅滞而不行。故天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