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780页

行。渐归旧制。滇黔既复。则楚岸亦可退还。户部议覆内称。若川盐既有黔边可行。楚岸仍前不能退还。于淮鹾毫无利益。则此时借款动拨数十万金。徒为边岸一隅之计。将来岁收黔盐课税几何。万一本重利微。未免得不偿失。此诚度支持重之论。与其徒增冗费。又病商民。何如恪守旧章。渐图规复。一俟引地划清。淮鹾日畅。则 朝廷享自然之利。库储得维正之供。较之责效目前。似为有益。
云南盐法议略 
王守基
滇蜀之盐。皆产于井。蜀井凿于人。滇井则成于天焉。云南盐井二十四区。曰黑盐井。新井。沙卤井。新沙二井。盖附于黑井者也。设有盐课提举司。督饬黑井大使。煎销盐九百七十八万四千五百斤。曰琅盐井。距黑井东南百余里。设有琅井提举司专管。煎销盐一百八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四斤。曰阿陋井。草溪井。在楚雄府东南广通县界。设有阿陋井大使专管。煎销阿陋井盐五十八万八千八百五十斤。草溪井盐十七万三千四百斤。曰白盐井。安丰井。在楚雄府西北姚州界。设有白井提举司。督饬白井大使。煎销盐八百七十三万九千三百斤。安丰井大使。煎销盐三百八十二万八千一百斤。曰丽江井。老姆井。在丽江府之丽江县界。设有丽江井大使专管。煎销丽江井盐四十三万八千六百斤。老姆井盐二十万九千四百斤。曰安寍井。新洪井。在云南府西南安寍州界。由知州兼管。煎销盐二百八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斤。曰云龙井。在大理府西云龙州界。由知州督饬云龙井大使。煎销盐二百八十一万五千一百斤。曰只旧井。在武定州公元谋县界。由知县兼管。煎销盐十万六千一百二十二斤。曰抱母井。香盐井。在普洱府西威远厅界。由同知督饬抱香大使。煎销抱母井盐一百九十二万五千八百斤。香盐井盐九十九万一千二百斤。曰恩耕井。在镇沅直隶厅界。由同知兼管。煎销盐六十六万斤。曰按板井。距厅治差远。设有按板井大使专管。煎销盐七十六万五千斤。曰景东井。在景东直隶厅界。由同知兼管。煎销盐一百六十八万三百斤。曰弥沙井。在丽江府西剑川州界。设有弥沙井大使专管。煎销盐五万七千三百斤。曰磨黑井。木城井。安乐井。在普洱府之寍洱县界。由知县兼管。煎销盐七万八千九百斤。曰石膏箐井。在距普洱府三十余里山箐中。由知府兼管。煎销盐九十五万一千斤。嘉庆十二年。开化文山改食滇盐。加煎盐三十六万斤。一年共额煎销盐三千九百四十二万八千一百斤。配大照票十万七千九百零一张。小照票十四万一千一百五十六张。大票载盐三百斤。小票载盐五十斤。征正课银二十六万四千一百八十三两四钱七分三厘。养廉银五万八千三百三十二两七钱六分一厘。并费银五万三千七百五十九两三钱七分六厘。通共正杂课银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二十二两六钱二分。遇闰加煎盐斤。课亦随增。此滇盐向来一定之课额也。云南久在夷服。二十四井。不详始于何时。多傍山依水。似池而深。中有卤源自涌。亦或间出淡泉。须修砌井身。格尸斗淡水。方可提卤入煎。较煎之法。汲卤以罐。十六罐为一背。每罐六斤。浓卤可煎盐十八两。淡者递减至十两为率。比较一时出卤几背几罐。即以定该井额煎之数。井上为屋。附近建煎舍盐仓。周外围以大堤。以防客水。然值大雨时行。水患犹不免焉。惟石膏箐井。出于极南环山深箐之中。生卤系属矿礁。先入釜融化。炼去渣滓。再煎成盐。沙丁入井采矿。皆开挖矿洞。日久洞深。两旁用短木撑抗。须裹粮张镫。佝偻而前。屈曲探凿。运至井口。桔而上。视汲卤之便。难易悬殊。井有数口。引风出入。呼吸相通。否则矿洞火不能然。
此亦如内地之开采煤窑。必须关风也。同为盐井。而卤源卤矿所产迥别。则前人所纪西域盐生于木生于草生于石者。皆无足异矣。滇盐止营销本界。不及他省。虽自元代已隶版图。而盐引始于至正元年。云南弗与。由元迄明。所用照票。皆由本省刊发。不颁自内府。总缘地处极边。故一切规模。皆略而弗详焉。 国初沿明旧制。向系盐商认票办运。配盐有定井。销盐有定岸。惟运盐水无舟。陆无车。全借人夫背负。则运费重。煎盐无煤炭。无荡草。全以木柴供烧。则工本重。他省盐课每斤约三四厘。淮南至重亦不逾一分。滇盐当初起课。即以一分为率。则课赋亦重。无三倍之利。故富赀巨商。皆弃而弗顾。多签保乡人。勉强承充。往往不数年而敝。商倒课悬。无力赔缴。因责之里甲。按户摊纳。且各井出卤。盛衰靡常。或井盐溢产而商不能运。或商力能运。而井又缺产。百姓苦淡食。而包纳无盐之课。积至乾隆末年。滇盐盖甚为民间之累矣。嘉庆五年。革去长商。改为煎卖。民运民销。无论商民。皆许输课领票。运盐不拘井口。销盐不拘地面。完课之后。听其所至各井煎盐。亦不限以例定额数。某井缺产。即以溢产之井拨补。但就二十四井现在煎盐实数。将向来一定课额匀算摊征。祗求于课无亏。不计此赢彼绌。有余作为溢课。尽征尽解。所有放票收课各事宜。即责成井员经理。俟试行二三年后。再酌定各井煎销额数。以严督销考成。至嘉庆八年着为定章。永远遵行。前列各井煎销数目。即嘉庆八年所定之额也。二十四井之中。惟黑井白井。出卤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