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穿黄河而过。当河水安流。船只固可利济。即水枯之际。尚可开通支河。引汶水以渡。惟汛涨之时。奔流汹涌。北岸辄有泛滥冲决之虞。若仅高堤坚。捍御是论。虽为不可少之工程。尚非治本之计。查黄流泛滥。皆由下流淤塞。不能容纳消导所致。是宜开浚东河以下黄河淤浅之区。与利津铁门关外四十里淤阻之海口。以畅其入海之流。则顺轨可期。自不至为患矣。
一小轮船式样要兵商兼用。以期适用也。将来制造小轮船。宜双暗轮铁壳兵商兼用式样。以期无事运漕。有事调用。并拟每船兼造有机器跟剥一只。查海江辽阔。行剥大小皆宜。运河则河面窄狭。座较多。门仅阔二丈二尺。船面限于丈尺。船身本小。便于兵商兼用。然装米之外。不能多载客货。多趁搭客。而运河一通。轮船南北货物。沿途搭客。势必应接不暇。故宜兼造跟剥。多设客位。以便装载。平时祗须拖带以省煤费。若遇江湖坝水溜之处。亦可生火开轮。或拖或剥。相辅而行。免有阻滞。如是。则造船之资本既轻。又适于用。运河轮船。法制略尽于此矣。舵工水手概用华人。不准雇用洋人。
一免骇内地之见闻。别开罅隙。一以杜外人之经历。致启诪张。至船上起货起椗。及往来盘。俱用机器转移。取其省力而利便。事半而功倍也。
一制造机器宜斟酌变通。格外灵巧也。运河狭浅。坝较多。若机器大而河身小。则不但有难容之势。抑且多转折之碍。必须相度河道浅深。门阔狭。向外洋定造开挖内河之灵小机器。议立合同。如不合于用。说明包退包换。以期利器善事。费不浪掷也。
一拟请添设运河常关。照新关则例榷税。以补新关之绌也。运河既通轮船。南北搭装货物必多。内河货多。则海口货少。海口货少。洋关税项必减。而现在军国要需。半资关税。一朝减色。窒碍殊多。是以必须添设运河常关。以补新关之绌。然常关税则。所征甚轻。若照常关税则抽收。仍复无几。故又须援新关见百抽五之条。照章完纳。以期关市之征。有益无损。惟轮船运漕北上。装载货物。仍须遵照旧章。免予二成输税。如二成以外。及回空装载之货。概令纳税。不准遗漏丝毫。其所收税项。亦应照新关章程。以八成解部。二成留存。以备不虞之用。
一治河造船宜先筹款也。治河之费。拟请于各新关二成洋税项下。陆续借垫。或于有漕省分。按漕数先行拨借。以便将河道设法疏浚。一面制造小轮船。禀请派漕试运。以观厥成。
一海运渐归河运。拟请将所省运通剥费拨为治河经费也。查海运米石。由天津转运通州。每米一石。需剥船水脚银一钱六七分。毛米八合。食米一升一合五勺。合计每万石。应需水脚银一千六七百两。米一百九十五石。若用小轮船径运赴通。前二项俱可节省。若小轮船承运至百万石。则年可节省银十六七万两。米一万九千五百石。应请将此项节省经费。拨归河治项下。以还借垫之款。其银即与承运水脚银两。一并按数支发。无须另文领解。以归简便而省繁文。
一拟筹岁修运河经费以垂久远也。河运复。河道通。必须设有常经。筹定岁修经费。以便随时疏浚修筑。河道无淤塞之虞。堤无倒塌之虑。查海江轮船。装运货物之外。尚可搭趁客位。此项小轮船举行。既可通内地数省之商贾。又可免外洋艰险之风波。货物搭客。自必日见兴旺。拟于装货搭客水项下。由局照九五扣例。扣提河道经费。其河工坝一切夫役岁修经费。皆由此项开支。傥有要大工程。经费不敷。再行禀请于二成税项之下动拨。庶费有所出。永无废弛之患。
一试办河运。宜除去从前河运积习也。查河运经费。名目甚多。现既拟用小轮船。则在南受兑。在北交兑。并承运水二成免税一切。均应照近年招商局协运苏浙漕粮章程办理。即办漕省分。通坝正杂各项。均须奏咨立案。仿照海运成案办理。以归画一而杜弊端。
一小轮船装卸漕米地方。拟请设立公局也。轮船承运漕粮。一切交兑事宜。头绪纷繁。内应派人照料。拟请于轮船受兑之处。与通州交米之处。设立公局。专派员董经理其事。以昭慎重而有责成。
卷五十 户政二十二盐课一
前因时论二十五盐法
吴铤
自管仲谨正盐筴。其后遂以为法。以蜀广浙数州计之。不及两淮之半。而天下之赋。遂有藉乎盐而不可缺。盐法之行。一变于孔仅。再变于第五琦。孔仅之法。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第五琦之法。就山海井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法。此皆与民争利而不烦扰者也。后世分界之法。略为变通。大率仿此。以地之近远。制行盐之法。各有方隅。不能相通。舟楫之费。既竭财于无谓。远运之劳。复扰民而不已。转输烦重。盐价腾贵。此其獘一也。盐官既多。则赋税之出入。递加耗羡。商贾之市籴。徒多烦扰。此其獘二也。地有近远。近者利用官盐。远者利用私盐。兴贩之徒。获利必厚。虽设巡捕之格。下缉私之令。终无以禁之。此其獘三也。盖盐筴之利。不归于上。则归于下。若严为之禁。厉为之防。设官以杜奸獘。限地以设盐课。徒耗财于无用之地。则于上下均有所损。刘晏以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