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朝廷自守岁取之常。而小民暗加一倍之赋。此外如房基。如坟地。均须另纳税课。准以银价。皆倍昔年。无力监追者。不可胜计。州县竭全力以催科。犹恐不给。往往委员佐之。吏役四出。昼夜追比。鞭扑满堂。血肉狼籍。岂皆酷吏之为哉。不如是。则考成不及七分。有参劾之惧。赔累动以巨万。有子孙之忧。故自道光十五年以前。江苏尚办全漕。自十六年至今。岁岁报歉。年年蠲缓。岂昔皆良而今皆刁。盖银价太昂。不独官民交困。 国家亦受其害也。浙江正赋。与江苏大相似。而民愈抗延。官愈穷窘。于是有截串之法。截串者。上忙而预征下忙之税。今年而预截明年之串。小民不应。则稍减其价。招之使来。预截太多。缺分太亏。后任无可复征。虽循吏亦无自全之法。则贪吏愈得借口。鱼肉百姓。巧诛横索。悍然不顾。江西湖广。课额稍轻。然自银价昂贵以来。民之完纳愈苦。官之追呼亦愈酷。或本家不能完。则锁拏同族之殷实者。而责之代纳。甚者或锁其亲戚。押其邻里。百姓怨愤。则抗拒而激成巨案。如湖广之耒阳崇阳。江西之贵溪抚州。此四案者。虽闾阎不无刁悍之风。亦由银价之倍增。官吏之浮收。差役之滥刑。真有日不聊生之势。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其一也。二曰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也。
庐凤颍亳一带。自古为盗之薮。北连丰沛萧砀。西接南汝光固。此皆天下腹地。一有啸聚。患且不测。近闻盗风益炽。白日淫。捉人勒索。民不得已而控官。官将往捕。先期出示。比至其地。牌保辄诡言盗遁。官吏则焚烧附近之民房。示威而后去。差役则讹索事主之财物。满载而后归。而盗实未遁也。或诡言盗死。毙他囚以抵此案。而盗实未死也。案不能雪。赃不能起。而事主之家已破矣。吞声饮泣。无力再控。即使再控。幸得发兵会捕。而兵役平日皆与盗通。临时卖放。泯然无。或反借盗名以恐吓村愚。要索重贿。否则指为盗伙。火其居而械系之。又或责成族邻。勒令缚盗来献。直至缚解到县。又复索收押之费。索转解之资。故凡盗贼所在。不独事主焦头烂额。即最疏之戚。最远之邻。大者荡产。小者株系。比比然也。往者嘉庆川陕之变。盗魁刘之协者。业就擒矣。太和县役卖而纵之。遂成大乱。今日之劣兵蠹役。豢盗纵盗。所在皆是。每一念及。可为寒心。臣在刑部。见疏防盗犯之稿。日或数十件。而行旅来京。言被不报。报而不准者。尤不可胜计。南中会匪。名目繁多。或十家之中。三家从贼。良民偪处其中。心知其非。亦姑且输金钱。备酒食。以供盗贼之求。而买旦夕之安。臣尝细询州县所以讳盗之故。彼亦有难焉者。盖初往跴缉。有拒捕之患。解犯晋省。有抢夺之患。层层勘转。道路数百里。有繁重之患。处处需索。解费数百金。有赔累之患。或报盗而不获。则按限而参之。或上司好粉饰。则目为多事而斥之。不如因循讳饰。反得晏然无事。以是愈酿愈多。盗贼横行。而良民更无安枕之日。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其一也。三曰冤狱太多。民气难伸也。臣自署理刑部以来。见京控上控之件。奏结者数十案。咨结者数百案。惟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皆审系原告得实。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虚诬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脱然无事。其科原告之罪。援引例文。约有数条。或曰申诉不实杖一百。或曰蓦越进京告重事不实发边远军。或曰假以建言为由挟制官府发附近军。或曰挟嫌诬告本管官发烟瘴军。又不敢竟从重办也。则曰怀疑误控。或曰诉出有因。于是有收赎之法。有减等之方。使原告不曲不直。难进难退。庶可免于翻控。而被告则巧为解脱。断不加罪。夫以部民而告官长。诚不可长其刁风矣。若夫告奸吏舞獘。告蠹役诈赃。而谓案案皆诬。其谁信之乎。即平民相告。而谓原告皆曲。被告皆直。又谁信之乎。 圣明在上。必难逃洞鉴矣。臣考定例所载。民人京控。有提取该省案卷来京核对质讯者。有交督抚审办者。有 钦派大臣前往者。近来概交督抚审办。督抚发委首府。从无亲提之事。首府为同寅弥缝。不问事之轻重。一概磨折恫喝。必使原告认诬而后已。风气所趋。各省皆然。一家久讼。十家破产。一家沈冤。百人含痛。往往有纤小之案。累年不结。颠倒黑白。老死囹圄。令人闻之发指者。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其一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务。其盗贼太众冤狱太多二条。求 皇上申谕外省。严饬督抚。务思所以更张之。其银价太昂一条。必须变通平价之法。臣谨摅管见。另拟银钱并用章程一折。续行入奏。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臣等之咎也。区区微诚。伏乞 圣鉴。
条陈与民休息疏
马元瑞
窃臣见军兴以来。各路军营奏报。获一胜仗。则曰斩馘甚多。复一城池。则曰杀贼无算。而贼仍未净尽者。缘民之纷纷从贼也。夫民具有天良。岂甘心从贼。缘职牧民者。驱之从贼也。今欲杜其从贼之路。宜令各省大吏督率地方有司。正本清源。与民休息。臣于应行事宜中。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