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稄米。虽未十分充裕。尚可接续新漕。无虞缺乏。拟请自咸丰二年正月起。将八旗甲米内三成半稄米全放本色。毋庸再给一半折色。期于库帑兵糈。两无妨碍。如蒙 俞允。除正月应领旗分。业已过档。俟开印后。应令该旗出具印文咨部。将折色补放本色外。臣部即行文各该旗及仓场衙门一体遵办。至来岁接放新漕稄米以后。或赢或绌。再容臣等随时体察情形。奏明办理。
一缎疋库现在物料分别应抵应停以惜物力也。窃惟理财莫先节用。应用者虽盈千累万。不以为多。应节者虽一丝一粟。讵容妄费。查臣部缎疋库。储存物料。以备 赏赐之需。向例岁底奏派。必某项将次用完。始将某项行令造办。然有各处额解之料。未奉停止明文。即源源照常办运者。现查该库所存杭紬一项。积至二十万余疋之多。每年支放在二千疋以内。约计足支百年。而杭州织造。每岁仍复办进。陈陈相因。势必终归曹少朽。再查山东绢山西绢两项。现乏余存。而杭紬价值与之相当。可以抵放。其余各项物料。有足支二三十年者。有足支十年八年者。亦有将次放完者。若不将应抵者抵。应停者停。不特经费长此虚糜。而物力亦虞暴殄。相应请 旨饬下各该省。将杭紬山东绢山西绢三项暂停织办。并 饬谕管库大臣。向后行办物料。必须查明某项岁用若干。如有别料可以抵放。及所存足支三年者。均毋庸办造。至其余有可撙节之处。容臣等随时随事上闻。再查织造节省之项。向例解还藩司报拨。仰惟 宣宗成皇帝躬行节俭。岁常节省数万金。乃臣等查道光二十四五年以后。江苏两织造节省之项。解存藩库者。约计二十余万两。该省并不入拨。是 先皇帝节俭之所留贻。不以供军国之需。而置为闲款。殊不可解。臣等仰体 皇上克俭之孝思。拟请以后织造每年余剩之款。不必再缴藩司。即于运料之便。请 旨解交部库。以充经费。而昭 盛德。如蒙 俞允。即由臣部行文各织造。遵奉施行。
一酌减营马以务军实也。查会典内载。京外官兵。额设例马二十五万二千九百三十九匹。其后因地制宜。间有增减。现计额马减于旧者。一万五千五百匹有奇。每匹例给马干银十一两至十八两不等。约岁支银三百余万两。伏思 国家设兵民。不惜饷干之费。原期平时练习。临阵冲锋。一马得一马之用。北地骑兵。虽较得力。第原额视他省多至数倍。易滋悬额等獘。若南人之不习马。自古已然。向闻大江以南营马。水草不宜。服习无法。年限未届。踣毙相寻。兵丁畏惧赔桩。以致半成空额。偶有存营拴养者。率皆毛骨空存。安能得力。似此岁糜饷干。实属无益。臣等伏思与其多设骑兵。仅存虚名。不如改设步兵。尚归实用。查京营为畿辅重地。应仍照额圈养。北五省驻防。亦皆习于骑射。均毋庸议裁外。其余各省绿营。如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甘。地多平原。四川云贵。间有产马之区。马尚可用。以上各省绿营马兵。拟裁改十之二三。至江宁苏州安徽江西闽浙两湖两广。非沮洳下湿。即岭峤崎岖。既非产马之区。亦鲜用骑之地。溯查嘉庆十九年道光元年两次裁马改步。又道光二十三年酌裁马干。虽经裁汰。此时存数尚多。以上各省绿营马兵。拟裁改十之四五。此内有驻防省分。亦请照四五成数。一体酌裁。如蒙 俞允。其应如何裁改之处。应请 旨敕下各直省将军督抚副都统提镇。妥议章程具奏。由兵部核议施行。并将所裁之马价马干等项。每年约省银若干。据实造报。于冬拨案内照数核减。庶饷干不致虚縻。而训练亦归实用矣。
以上各条。核完欠以专责成。慎额支以清款项。补封储以备缓急。严交代以杜亏挪。以至剂银谷之盈虚。节织造之费。裁马干之虚縻。虽不能骤充 国用。而冀可渐节财流。再查臣部为度支总汇。而一切费用。则分掌于内外各衙门。及至造册照例报销。臣等祗能核其例外之浮多。不能责以额中之节省。伏思今昔情形既异。银钱价值悬殊。当兹经费拮据。必须中外同心。力图撙节。应请 旨通谕中外臣工。遇一切钱粮应行核实节省者。勿拘成例。勿避嫌怨。随事奏闻。此转匮为丰之术。亦今日之急务也。所有臣等筹议缘由。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训示。
请权出入以培国脉疏咸丰二年
汪振基
窃念行军日久。筹饷艰难。在廷诸臣。仰体 宵旰忧劳。议款屡陈。固已竭虑殚精。无微不至。然属锱铢之利。无补尺寸之图。但军务一日不竣。即军需一日不止。则所以筹之使不匮者。将何道之从哉。近来官员捐输。既苦于力多不逮。至劝捐各省。稍有办理不之处。易至激而生变。其患尤有不可不豫防者。臣目击时艰。以为生财之道。在于开源节流。至源无可开。则必以流之当节者躬行于上。考之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旨哉。量入以为出一言。诚千古言理财者所莫外也。尝即户部出入成数计之。每岁入约不足四千万两。遇有水旱偏灾。仍豁十之一二。每岁出约三千数百万两。是安常处顺之时。岁余已属无几。而此两年来。军饷用过之二千余万两。加以丰北两次拨用工需之数百万两。皆在岁用常经之外。上下焉得不困。夫法制期于经久。而变通尤在随时。川楚之师。七年而转输不竭。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