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尊卑。抑奇巧。
条法篇第二
鼒曰。广开垦者何。河以北多平原旷野。惟沙碛之地。五谷不生。余皆沃壤也。江以南多高山大川。惟巉岩峭壁。洪波巨浸。人力莫施。其山之阜麓旁。江之洲。湖之滨。皆余利也。上地种五谷。中地种荚谷荞麦瓜菜芋蓣蔬菜桑柘木棉蓝草红花之属。下地种榆柳杂树芦荻之属。今宜下任地之令。无主之地听贫民开垦为业。五年而沟浍成阡陌开收获多者为上农。上农有赏。无籍者子孙占籍与考。有罪降一等。八年而沟浍成阡陌开收获多者为中农。子孙占籍与考。有罪论如律。十年而沟浍不成阡陌不开收获不多者为下农。下农有罚。子孙土著三十年占籍与考。有罚加一等。上地种五谷者。十年后均丈起科。中地十五年后量收获高下起科。下永不起科。
条法篇第三
鼒曰。开西北水利者何。今河以北。田无沟渠。旱涝无备。产稻之地不及一二。故京仓之米。仰给东南。水性逆而河患兴。漕政繁而民力竭。此西北水利不兴之故也。夫禹贡等九州岛之田。荆扬涂泥之土居八九等。今为产谷之乡者。水利也。西北土厚壤美。黍稷麦梁。以及枣栗瓜果之属。所产过于东南。今诚能以河工岁修之款。兴西北水利。大开稻田。则怡贤亲王已成之效具在也。其或去水太远。不宜稻田。则浚畎浍池塘。以溉旱种。所收必倍。西北之农功既大。东南之民力亦苏。盖今日之急务也。或疑其事不效。告之曰。周官匠人沟洫之营。草人土化之法。稻人下地之稼。所治者。雍冀梁豫之地。非吴越也。
条法篇第四
鼒曰。讲树艺者何。周礼以土会辨五地之物生。山林植物宜皁。川泽植物宜膏。邱陵植物宜核。坟衍植物宜荚。原隰植物宜丛。以土宜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遂人以土宜教甿稼穑。草人以物地相宜而为之种。司稼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邑闾。夫天无物不生也。地无物不养也。得其宜则事半功倍。而不劝自从矣。失其宜则事倍功半。而不柅自止矣。今欲劝农桑而使民不乐为。国胡赖焉。古农家尹都尉泛胜之之书。既百不存一。齐民要术之九十二篇。兆人本业记之八十事。又不能家有其书。于是知其义者不习其事。习其事者不知其义。始广种以薄收。而莫获厥利。遂舍本以趋末。而去而之他。此不讲树艺之故也。缀辑古法。刊示农民。较今督抚之请刊性理精义。 圣谕广训者。孰为切近有用乎。盖不以彼易此矣。
条法篇第五
鼒曰。广教习者何。扬州涂泥之土。古称田下下。今江浙之收获倍他省。苏松嘉湖之收获。又倍他郡县者。巧于农也。苏松嘉湖柔之妇女。不逮西北妇女作苦之什一。而蚕桑之利甲天下者。巧于蚕也。今教民以古人农桑之书。愚民懵然不知也。故以古为师。尤不若以人为师。比年江浙大水。贫民失业。转徙四方。宜厚其直募之。分布各省以为教习。稽其勤惰以为赏罚。第其远近以相传授。不过十年。而海内享农桑之利矣。闻近年良有司有施此法于一乡一邑而获效者。推而广之。在司牧者矣。
条法篇第六
鼒曰。设爵赏者何。人情莫不好贵而恶贱。好荣而恶辱。民之秀而慧者。既能以文章掇科第。富商大贾。又得捐银入官以异于齐民。惟农民胼手胝足。奉租税以食上。而驱役不少假借。拙者安之。巧者厌之矣。汉初力田者与孝弟同科。唐有田正。宋太宗诏诸道州府推择一人。练土地之宜。明种植之法。补为农师。盖犹古人劳农劝民意也。今宜仿其法。察民之力田倍获者。第其高下。设爵职。给顶戴。其力田而又能文章掇科第。则别注册籍。加等录用。以示优异。亦重本业而矫趋尚之一术也。
条法篇第七
鼒曰。节烟酒者何。奇技淫巧之害农事。锦绣纂组之害女红。古今所同也。鸦片鼻烟之耗银。智愚共知也。习见而不以为非者莫如烟酒。长老言数十年前。吸烟者十人而二三。今则山陬海澨。男女大小。莫不吸烟。十口之家。终岁所费不赀。且种烟必膏腴地。则耗农桑之土。种烟必厚粪。则耗生谷之粪。种烟必摘头捉虫采叶晒帘。则害农桑之人工。古人酒以成礼。非此则谓之荒湎。今则槽坊酤于市。士庶酿于家。荒郊旷野必有酒店。歌哭笑骂。无非醉人。以所耗计之。酿黄酒一石。耗米七斗。酿烧酒三四十觔。膏粱大小麦均耗一石。中人饮量。黄酒三四觔。烧酒不及一觔。然已一人耗数人之食矣。今虽骤禁之则势不可。宜立法以节之。咸丰元年以前。民二十岁者吸烟不之罪。未及二十岁者则罪之。以年递算。宽已往而禁将来。如此。则十年后。吸烟者渐少矣。庆贺燕会外。士大夫之饮者罢其职。庶民之饮者罚以谷帛。歌哭笑骂很于街衢者严以刑。如此。则中才自好。耽于酒者少矣。此亦养民而寓教民之意也。或谓其法已苛。告之曰。周以忠厚立国。饮拘归者杀。淡巴菰之始入中国。吸者有刑。皆成宪也。
条法篇第八
鼒曰。贵谷帛之法。首在酌征收者何。今国家取之于民者。自州县额贮仓谷外。惟漕粮四百四十九万一千二百三十五石有奇。漕米六十二万七千九百六十五石有奇。粮为正供。米则给粮艘官丁行月等项之用。民以谷纳。其地丁耗羡漕项漕米而外。又有漕项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