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351页

文清服阕到京。 命署缺。部以原籍文未到驳之。 特旨准署。近年择授选人。以服阕文不到扣选者。不知凡几。外官赴选。更用本籍验看之条。服阕者亦然。其理安在。犹是人也。三年中非骤能衰老。若谓哀毁灭性。举动改常。设有其人。曾闵之流也。方将旌之以风厉天下。而验看何为者。如有甄别。岂非冤抑。既无甄别。曷取具文。旗员道府服阕 引见。分别内外用之例同。蒙则以为以礼去官。正宜优加体。实缺勿开缺。候补勿扣资。服阕赴官。自递亲供。即任事如常。惟逾期限年不至者。开缺扣资。其余繁文一切可删。又如亲老告近是也。顾亲年六十五以上准告近。则年六十四之亲不向隅乎。家无次丁准告近。则有次丁而或笃疾或远出或不慧虽有如无者不向隅乎。而且迎养在寓有别。迎亲送亲假有别。告养告近而服阕者有别。剖晰可谓精矣。而于人情动多窒。惟有一切以欺应之。始可无事。设有老病之亲。而年岁不合例。又不得无疾称疾。至诚无伪者。处此计无所出。将赍咨涕洟以赴官耶。方寸已乱。旷官瘝职。曾何益于 国家也。然则非以防其欺。乃以导其欺也。不特导其欺。且以逼其欺也。其于治天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惟于胥吏则为大利之所在。而例固非吏为之也。 朝廷为之也。 朝廷亦何德于吏。而必为之浚利源哉。偶举二事。他事可知。他部可知。大凡治病者。必探其病根而除之。而后病可已。吏之病根安在。在例案太繁而已。若非是者。非一编菅。一秉。拉杂摧烧之。则天下不治。宜谙习吏事大小员数人。紬绎会典则例等书。存其要。名之曰简明则例。凡则例等书关涉银钱者。尤如牛毛茧丝。令人不可猝瞭。此皆舞獘之经传也。每部不得逾二十万言。旧册存之。旧例旧案。无论远近。一切毁之。以新例颁发大小官员。惟戒自今非新例不得援引。小事两可者。卿贰督抚以理断之。传曰。用人勿疑。卿贰督抚大官。而必束之以例案。且束之以无一定之例案。是疑大臣而转信吏也。傎孰甚焉。至咨移详札。实叙处无可简略。其首尾复述套语。皆删之。并颁一成式。无论上下行文书呈状。纸长阔若干寸。叶若干行。行若干字。皆一之。令可装为一帙。照例知照事。月一报。一类为一册。按行续写。文从极简。以不能损一字为准。连叶用骑缝印。板心署年月日。又各署皆创一公事表。仿诸史表式。别类分门。事经月纬。如目录然。使易于稽考。亦一便也。夫二十万言。不过两帙。纵中材暮齿。不习吏事。亦能通晓。凡户工二部纪银钱之书。皆胥吏舞獘之书也。即如苏松重赋。数倍于他郡。二三十倍于他省。未尝不载于赋役全书。而赋役全书具在。骤阅之。但见款项之繁多。名目之猥琐。分合杂糅之离奇。非老于此事者。无从得其每亩征税之数。尚书侍郎。起家文史。不习会计。虽阅全书。亦不能知其数倍二三十倍者安在。此何理耶。必宜改定体例。但着某县田若干亩。一亩之税。米若干。银若干。以大目通晓为主。他可类推。即用吏。吏已无权。况可不用今日之吏也。如后议。
易吏胥议    
冯桂芬
后世流品。莫贱于吏。至今日而等于奴隶矣。后世权势。又莫贵于吏。至今日而驾于公卿矣。册府元龟。唐元和中。敕曾任州府小吏。不得申送进士。与亏礼教。被科罚。皆谓之不入清流。明太祖实录。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吏之贱旧矣。至近日江苏州县漕书阍人。更迭为之。衣冠不与齿。其贱也如彼。而权势之盛。则又莫盛于今日。州县曰可。吏曰不可。斯不可矣。犹其小者也。卿贰督抚曰可。吏部曰不可。斯不可矣。犹其小者也。天子曰可。吏部曰不可。其不可者亦半焉。于是乎其权遂出于宰相大臣之上。其贵也又如此。夫所谓可不可者。部费之到不到也。汉书云。所欲生则与生比。所欲死则与死比。专指廷尉言。今则转于吏户工兵四部为甚。无他。利之所在耳。每部不下千人。其渠数十人。车马宫室衣服妻妾之奉。埒于王侯。内外交结。隐语邮书。往来旁午。辇金暮夜。踪迹诡秘。莫能得其赃私都数。尝与一绍兴人拟议。吏部四司岁约三百万。兵部官少而费更巨。户部有盐漕。工部有河工。计四部岁不下千万。外省大小衙门。人数尤众。婪赃更多。更不啻千万。究银所从来。 国家之帑藏居其三。吾民之脂膏居其七。今天下之乱谁为之。亦官与吏耳。而吏视官为甚。顾氏炎武谓之养百万虎狼于民间者是也。虎狼何知。但知搏噬。噬民不已。继以噬 国。无足怪。独怪 国家之必养此虎狼何居。正名定罪。非尽杀不可。然非一杀之而即已也。杀一虎狼。复养一虎狼。其噬人自若。是今之吏之不可复用也明矣。考周礼太宰。陈其殷。置其辅。郑注。殷。众也。谓众士也。辅。府史庶人在官者。夫辅非贱简之名。又与士同列。知古不以吏为贱役。汉武帝时。卒史皆用通一艺以上者。唐高宗诏诸司令史考满者令试一经。吏宜通经。古之道也。元时小吏可致宰执台谏。明亦有吏员累官卿贰者。况锺为郡。尤有贤名。中叶以后。始贱吏不用。非初制也。钱氏大昕曰。元时士人。皆乐为吏。而吏亦知自重。自士大夫之于吏。以奴隶使之。盗贼待之。而吏遂无所用。旨哉斯言。今日之用吏。殆以 国计民生全付之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