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314页

授。大吏之甄举。视他途尤重。其始皆由科目进。每省分发不过数人。旋以次得实任。无穷年候补徒供奔走者。故言吏治者罕及之。自军功竞进。捐例广开。杂流壅积。大省辄以数百计。补缺无期。甚者求供奔走而不得。旷日坐废。寖以重困。于是钻营倾轧。靡所不至。其自待也既轻。而在上者亦遂鄙夷视之。一概相量。不加整饬。以有土之长吏。等无业之游民。官方玷而吏治隳。相习成风。积重难返。今日而言吏治。其必自候补始矣。是篇所言。犹未尽近时流獘。而学焉后从政。略具大端。亟录之以为筮仕者勖焉。
蜀僚问答  
刘衡
或问图治以何者为先。曰。天下之患在贫。民贫无以为生。则轻犯法。吾儒身列仕籍。有牧民之责。道在恤民贫而已。能恤民贫。使无犯法。则治矣。
或问何以恤贫民。曰。但谨握周礼保富二字而已。盖富民者。地方之元气也。邑有富民。则贫民资以为生。邑富民多。便省却官长恤贫一半心力。故保富所以恤贫也。
或问何以保富。曰。但力图兴利除獘而已。盖兴利则富者益富。除獘则富者不贫。故皆为保富要务也。顾兴利未易言。衡所见惟现任陕西巡抚杨中丞前守汉中时。课民栽桑亿万株。殆真能实心爱民为久远之图者。外此不多觏也。然则我辈所可勉自主张者。其惟除獘乎。
或问除獘以何者为先。曰。禁制棍蠹诬扰良民而已。盖富民多孱弱。畏吏役如狼虎。棍蠹等窥其底里。相与句结。视为鱼肉。甚则潜串官之门丁。诬陷恐吓。以取其财而破其家。此獘所在皆有。赖司牧者。有以除其獘而保之也。
或问富民涉讼。何遽破其家乎。曰。富民涉讼。不必命盗大案被诬。即寻常细故。列名邻证。便可破家。假如有家累千金之人于此。古人有言曰。百金者。十家中人之产也。千金十倍于百金。近乎富矣。然千金之家。其每年产业。所得子息不过三五十金。多亦不过七十八十金。而每年事畜衣食。及工匠雇倩。与戚友往来酬应。在在需钱。是每年子息。仅能敷用。一经涉讼。往来盘费。在城饭食。及书差临时之索诈。私锁私押。百般凌辱威吓。非钱不行。有事后之酬谢。案结后仍然私押。不释令归家。种种花销。大约一讼之费。至少亦须数十金。而此数十金者。富民未必储之于家也。必临时借贷。彼放债者。难得仁厚之人。大率乘人之危急。多索子息。扣去本钱。往往七折八扣。良民需用甚急。图救目前之厄。不得已含泪书券。大抵讼者借得实在钱不过三五十千文。而券必浮书八九十千或百数十千不等。此债既借之后。变为附骨恶疽。偿过本钱。又将尾欠之利息卷算作本。勒令另换一券。不出十年。积至四五百金。而富民鬻产矣。产一动。不至家业尽绝不止。夫富民之贫窘绝产。虽在十年以后。而其致贫之由。则在十年前入城涉讼之时。尚得谓之非破家乎。则皆父母官未曾读律。不能禁棍蠹扰害。而于收呈时。不能批驳诬词之过也。可不慎哉。
或问批驳呈词。亦保全富良之道乎。曰。此最吃紧处也。牧令为亲民之官。自应当堂亲自收呈。实时批示。若延至三日或五日而后批发。是此呈未批。彼状复来。此数日内。书差棍蠹。因缘为奸。甚则有贿买批语之说。种种獘端。皆由此起。何若临大堂。亲自收呈。于接呈时。向告状人逐细诘问。即用五听之法。或慑以盛怒。或入以游词。彼讼者多系乡曲小民。初见官长。讼师之浸润未深。其质尚朴。其胆尚虚。其口亦吶。真假是非。不难立剖。较之唤案集讯之时。真情尤为易得。其有理不甚足者。批内逐层指驳。文不厌烦。当时即行榜示。其情节支离。有心播弄者。实时取结立案。立予薄惩。自可以破莠民之胆矣。
或问居官三字诀曰清慎勤。以何者为要。曰。三者皆居官之要。而勤则其尤要者也。不勤。则事多拖累。夫民之畏拖累。不必命盗重案。但系寻常户婚田土等细故。亦不必名列被告也。但列名人证。尽足破家。衡所拟理讼十条之第三条。曾谆切讲明勤字之理矣。其余九条。无非推广勤字之意。至于官果爱民。则更有一字最要者。曰简。盖官以一人理一县之事。即极小之缺。案牍必多。棍蠹乘官繁冗。便敢作獘害民。其最简之法。自以前条所言。多驳呈词为第一义。次则莫如票唤人证时。择其不甚要紧。近牵控者。酌量摘出。免其票唤到案。于唤票内其人姓名之旁。钤用此人不必定令到案图章一颗。又于票尾书明今将不必定令到案人证共若干名开后。然细思之。与其差票内摘出免到。不如于批呈时。即将某人不甚要紧。似是牵控。可以免唤到案缘由。批于词尾榜示。尤为简易。尤能保富安良也。
或问前所言。某等谨识之。已得其要领矣。然皆为百姓谋者也。亦有自为谋之道乎。某等既博一官。家有父母不能奉养。子弟不能教育。敢问其法云何。曰。是莫如俭矣。尝见穷措大到任后。倾信门丁捉弄。任意挥霍。衣服车马仪从。件件讲究。又好馈赠往来。彼以为广交馈赠。可以树党援而邀宪眷乎。不知  圣人在上。各宪洁已奉公。我果能尽心爱民。整饬地方。大宪自当加之异数。岂计较各属馈送之有无丰啬哉。至于衣服车马仪从。则尤可不必讲究。我辈既已得官。虽服千金之裘。何加于我。亦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