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挪移库项者。有滥索民间者。盖其初任已声名狼籍。所谓臣东家嫠妇遇强暴所污。因不复自爱惜者。比比矣。及其既久。亏空愈深。有罄其囊橐不足以偿。而欲归不得者。有习于奢侈。回顾家中所储。不足供其用。而不欲归者。有侥幸升擢。且拥厚赀。而所欲无厌。垂老而不知归者。此之所为。大抵不败者十之二三。而败者且八九焉。而八九之中。其子弟能读书发名成业继起者。又十之一二。而骄奢淫佚。晏安酖毒。势既去。遂以归于下流而莫可救者。且比比焉。其獘皆由为贫而仕基之。今吾亲家之仕。则不为贫矣。不为贫。则可免于一切之累。而得专一其心。以救民生之疾苦。而又进退裕如。无所牵恋。家之子弟。习其持盈保泰之为。不因是而有暴富之象。如令侄辈且争自奋发为门户计。此其可喜者一也。古人云。士君子仕于治朝。则德日进。仕于乱朝。则德日退。弟则以为今之州县。所分发之省分亦如是。弟所以不敢为州县者。诚恐分发于缺瘠苦而又亏空累累之省。不得自全也。今四川则无虑此矣。此其可喜者二也。夫以二可喜之实。而蜀中又得贤人君子。一抒伟抱于其间。知召父甘棠。必有以系士民之讴思。而非希荣慕禄者之可同日语矣。区区之忱。欣忭无似。手泐布贺。惟朗照不宣。
论裁定州县规费书
吴嘉宾
今日当大乱之后。诚救獘之时。节相欲薄征以恤民。复裁浮滥无名之费以恤吏。古之圣君贤相。其用心不过如此。第恐议之不精。将来仍不免有名无实。谨就管见所及。缕陈以备采择。窃思正供之入。百用出焉。当量入以制出。尤当量出以定入。使入不敷出。则不能禁吏之他端巧取。使出漫然无制。则终不能苏民困而绝乱源。固也。是以上年新章。一切限之分数。使其确有遵循。又先令试行一年。然后博求众议以归公允。盖慎重之至矣。然此事与局外人谋之。则何异夫制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者。且截趾适屦。既势所不能。而各地方情形之殊。各有司意见之别。多歧亡羊。亦所必至。愚意以为是当辨其本末而已。节相以恤民为心。属吏体节相之心为心。谁敢不恤民者。节相之心。是其本也。所立之法。乃其末也。但先之以至诚之心。而勿徒驱之以一成之法。则善矣。古之君子。变法以救时。其首奉法者。未必皆正人也。故司马温公变熙丰之政。而蔡京能即奉行。此不可不察也。夫赋出之民。民出之土。有田而后有赋。故今日之逋赋。当求其所以致斯逋者。今之丁壮。一尽于掳掠。再尽于流移。三尽于召募。耕田之民。百不存一。若夫食租衣税之家。既不获如往年之租入。而劝捐派费。所输有百倍于正赋者。避寇迁徒。所用又有十倍于仰事俯育者。殷户犹可黾勉称贷以输赋。其中户则借当皆穷。惟有逃亡不复而已。地方有司。困于催科之难。而催解之急。虽百变其法。未必能速征速解亦明矣。所谓薄征者。特稍缓须臾之死而已。夫赋虽出于田。然今之有田者。皆富民也。其先固为仕宦商贾以致富。既富然后求田宅以遗子孙。故田之租入甚薄。凡富民之纳赋。不必尽出于田。至今日则仕宦商贾。皆不能致赢余。而富民之纳赋。有不能如期者。况贫下之户乎。是以逋赋日积。州县之征钱粮。其公私之入。皆赖乎此。乌有所谓惰征者。故征收之不能如期。皆欲之而不能。非能之而不欲也。江西情形。与湖广异。湖广为大江贯输之会。上通巴蜀。下达淮扬。商贾固饶。农亦易足。以物价贱而谷流通也。江西土产甚薄。又三面负山。一面汇湖。百物由陆运乃能致。而米谷不出其乡。故江西富人。皆在他省致富。大乱之后。十室九空。幸得肃清。民气十未复一。令其支持曩日之用。复应各军营百万之饷。此犹抑弱者使负重。驱蹩者使行远。其敝可立而待。然六七年间。得以勉强效命者。人心厌乱思治。情愿竭力以奉军需。谓官军实生我尔。然如木之脂膏。渐取渐耗。以至于尽。宾等同为地方百姓。盖深知之。如曩者缓急之时。熟思尚有可商之处。今则由亲及疏。无一可以商者。是其明验。故为今日江西之民计。非特取之宜缓。当求所以生养安全之故。愚谓为今日计。当就地方绅董。设劝农之职。察民田之有不耕者。代之耕。或贷之牛力子种。教之通力合作。先使野无不耕之田。庶几赋可有所出也。至于正赋之外。不能无所增益。此在承平之时。犹以为厉禁而讳之。今若公以为例。固可以革曩者揜耳盗铃之锢习。而得其实在所增之多少。以为制用之具。然其名不可居。流獘亦甚可虑。盖往时所增。止以饱州县之囊橐。而今且监司之官。皆得以分其入。籓篱一决。何所不至。嗣后凡有所取。皆可以分数计。加诸赋外。以期取盈矣。
且上之取下。非法所能禁。赋外重征。法至重也。犹相与冒而行之。今又加以分数。有过于所定之分数者将劾之乎。则吾所定之分数已非法矣。将以他事劾之乎。又何足以示儆。故不如祗去其太甚。而慎择州县。使得展其手足之为得也。若必欲稍示限制。则当因地制宜。使各地方官。与本地绅士会禀定案。亦庶乎其可也。节相之意。又欲恤吏使之得以安其民。此尤探本之说也。然恤吏之道。当使各举其职。各尽其情。而无概苛之以文法而已。若更治之以文法。则将愈不知其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