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大有造于宇内者。惟自决口以下。至入海之处千余里。无堤拦束。任其散漫。不独民生困敝。且流缓则沙停。沙停则河垫。久而久之。海口高仰。下壅上溃。汴梁以西。尚有二百数十里南北堤工。将有蚁穴之患。前年荥泽之警。可为寒心。靳文襄之治河。有缕堤。有遥堤。今当师其法而行之。河身二十里之内。筑缕堤以束水攻沙。三十里外。筑遥堤以防其出槽泛溢。则平日水由地中。溜冲海外。朝宗顺轨。可为千百年之利。而缕堤之内。遥堤之外。仍可听民种麦。黄水所过。必更肥饶。所收可倍。迨大泛普涨。则已收获。无可虑矣。此治黄河之说也。运河自浙江至直隶。南北一线。原无阻滞。近则因黄河横决。张秋安山一带。为之中梗。溯自洪武以来。每值北流。漕运为阻。虽以徐有贞之精强。刘忠宣之谋画。皆非塞决。不能通运。永乐年间。临清至寿张。甚至于陆地飞挽。皆以近地无水源故也。而借黄往往易淤。劳费滋大。今如以水柜之法。仿放淤之法。则仍借黄河之水。而悉去黄河之沙。取之无穷。用之不竭。数省漕运所经。皆一无濡滞矣。此治运河之说也。
各省盐务。两淮为最巨。前明即行纲法。 本朝因之。未之或改。嘉庆道光之际。课引两疲。乃人敝法。非法敝人也。陶文毅经营十年。仅于淮北一隅改票。而淮南未敢轻议。未几而陆沔阳行之。不及二年。全局败坏。乃改为专商认岸。以复其旧。讵料寇祸作而不果。至同治二年。曾相任两江。始参酌纲票二者之中。为之定价定引。计数年之中。济饷者不下千余万。且循环转输。免其验资分派。亦即纲之遗意。而商民未能画一。心志犹觉未坚。湖广乃淮盐最大口岸。川盐久占。夺主喧宾。里下河盐积如山。致数十万丁。有盐无售。此患诚可虑。夫楚地之厌苦淮盐者。乃价贵耳。色轻耳。此皆商不能专。则心不能一。使能遴择巨贾。令出重资。专购通属色白之盐。运往汉口以上。访察川盐之价。而贱以出之。则小民惟利是赖。食淮胜于食川。不胫而走。固不能有阻挠之者。淮引可期大畅。此治盐之说也。南漕六省。旧额几四百万。二十年来。湘鄂西皖。停运改折。江浙海运。亦终不满百万。京仓支放艰难。百事掣肘。东南垦荒未竟。即使年年加额。而上海沙船。日少一日。亦恐有米无船。更无论外四省矣。江西额八十万。安徽额三十余万。统计一百四五十万石。改折之后。解部每石二两四钱。若骤改河运。惟恐不敷。势既不能多取之民。即不能不暗损于国。夫以此一百四五十万石。统行起运。诚有所难。若折色留其半。而起运居其半。即以解部之二两四钱。改解江北。就地购米。内河起运。计米价水脚亦已足敷。无待津贴。而京仓可增七八十万石之米。已大胜于前矣。此治漕之说也。凡此三大政。为 熙朝亿万年根本。自兵燹之后。旧日掣肘而忧心者。已扫荡无余。诚能枢部支持于内。疆臣力行于外。溯其源流。察其窍要。举贤才。筹经费。清条理。严责成。不过数年。而 国计民生。皆大有显效。黄河则可复北宋以前千余年之旧。而河决之患可以永除。盐则复数百年之纲法。而从前之獘政一清。漕则以二百万充积京仓。而山东直隶等处阴养数十万穷民。伏莽篝鸣。皆可以消纳于佣趁。此乃目前至美之气机。失此不图。他日时异势殊。盖有难言之者矣。大略具存。其分门节目。各以篇系。则别着于后焉。
东南大政以三事为要图因势利导时会所乘亦穷变通久之机也惟当时海运章程规画未定故篇中治漕一说尚局成迹宜分别观之其所系各篇门目繁多兹不具录
上陕抚陈关中十策咸丰十年
邵辅
一曰当大任。明公受 天子命。绾三秦之绶。当西面之障。将举关中之安危治乱毅然以一身任之。使众心有所恃。策有所承。志意甚盛。恩德甚厚。虽然。愿公之有以持之也。晚近之吏。其始若发愤而大有所为。清吏事。治军政。操切官属。毛举细故。皇然若不可以终日。其卒吏事废。军政弛志。气薾然。一无所表见。此无他。中情虚憍。特用以要名誉。饰耳目。而无忧天下之心。口惠者实固不至矣。夫以关中之胜。财力之强。人才之蕃。士民之众。诚得其道而用之。上可以光复 京国。中可以控制三河。下可以固守全陕。不得其道。则纲坏纽解。奸民内讧。东有豫寇。南有蜀贼。乘隙抵闲。四面而至。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安危之机。治乱之势。诚在于明公。明公将有为。必清嗜欲。好学问。而负重忧危为本。
二曰举贤才。今时为吏者。美衣服。柔音声。厚馈遗。盛请谒。当官而功。又操一切文网。深文周内。挫折贤豪有为之士。所举者。非大吏之宠戚也。则王公大人之豪子弟也。如是而不变。关中未可为也。夫所谓贤才者。才气不欲轻露。而忠纯可托。言语不能胜人。而悃愊无华。或放纵不羁。众所同恶。而智略辐辏。不惮艰辛。或究意农桑。或夙娴技击。或公直素服于众心。或雄勇显著于里闬。若此者。皆拙于效媚。于自媒。而可以集天下之事者也。非察而求之。将安得之。诚使官属得人人举所知。言其志于执事之前。执事幸而进之。日见十人。十日而见百人。不过数十日。而关中之吏。贤否毕察矣。然后量其所举。考其所言。贤者进。不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