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具折声奏或按例核减饬交该督抚查明经手官员照数追赔完案或据情酌予豁销务令克期速结仍于每年岁底将未完各案汇折奏闻其现有从前未结各案予限一年令户工二部通行查明分别办理完结钦此。又于道光七年六月。奉 上谕。昨据工部奏汇查各省工程未完各案请分别年限查办各省工程报销准驳俱有定限乃各该督抚于奉文后不即克期办结实属因循疲玩即将该部驳查新旧各案逐一查明未经逾限者按限催办完结其已经逾限者查取承办迟延及督催不力各职名参奏议处仍严催办结嗣后各该督抚务当随时逐案查核依限催办毋任再有延宕致干咎戾等因钦此。臣等恭绎次 谕旨。一则杜部中之往返驳查。一则惩外省之因循疲玩。法至善也。嗣是以后。咸丰十一年臣部将道光十五年以前未结各案。限六个月办结。如再逾限。一面注销。一面将用过钱粮分别赔。同治八年。臣部复改定以二十年为限。二十年外。即行分别注销。然奉行日久。竟成具文。历年以来。未尝指参一人。赔一款。推原其故。总缘二十年后。官非一任。事隔多时。若一律追。则离任者羁留异地。已故者且累及子孙。于政体实多窒碍。现在臣部纂修则例。臣等熟商妥议。与其空悬令甲。留书吏搜剔之门。何如更定章程。布 朝廷宽大之典。拟请自同治十三年腊月以前。作为旧案。一概免其追。自光绪元年正月以后。未结各案。概以接奉部文之日起。予限二年。报部核销。如再逾限。即由臣部专折劾参。请 旨饬交吏部照例议处。其九年正月以后。按限造报。如有逾限。即照前议一体办理。以清尘牍而免积疲。如蒙 俞允。应请 特颁谕旨。通行各直省督抚一体钦遵办理。臣部一面查明光绪元年以后未经办结之案。开缮清单。恭呈 御览。恳请 特旨严催。一面将拟定新章。纂入臣部则例。永远遵行。
再臣部例载。士民捐资自行经理之工。由督抚奏请分别奖叙。一面饬造工段清册。送部存案。至工料册籍。有不能尽合部例之处。应宽其文法。毋庸往返驳查等语。又咸丰八年。钦奉 上谕。各直省修办一切工程系民闲捐修并不邀请议叙者均免其造报其士民出资捐修奏请奖叙均着一体造册报部核销予以保固限期以符定制等因钦此。臣等伏查民闲修办工程。既经督抚奏请给予奖叙。即与动用正款无异。自应钦遵咸丰八年 谕旨。令其一体造册报销。立限保固。用昭核实。至工料做法。臣部定例。纤屑曲折。钩稽必审。诚恐民闲自行办理之工。未必能尽谙成法。若拘泥例文。动辄驳诘。易滋书吏延搁需索之弊。拟请嗣后各直省民捐民办工程。奏请奖叙者。除册报钱粮数目。与例大相悬殊。应行议驳分别办理外。其钱粮之数。不甚相悬。而工料做法有未能尽合例文之处。仍循旧例。免其往返驳查。以杜弊窦而示体恤。
工程积弊请核实酌给公费疏光绪八年
宝廷
窃从前久闻工程弊端最多。传有几成到工之说。此次奉 命承修 西陵工程。公同秉公查核。得悉工程积弊。不敢徇隐。谨据实奏闻。姑就此工论之。此工原估实银八千五百十六两八钱三分三厘。分为十成。每成八百五十一两六钱八分三厘三毫。积习相沿。谓八成到工。所余二成。承修大臣各分其一。所派监督司员共分其一。称为节省钱。其实到工尚不能八成。至多不过四成。传说不一。虽难详究。大概自勘估修工官员吏役。以至户工二部与修工之所官员吏役人等。大半多有规费。臣等奉 命之后。督率司员。严饬商人核实撙节。先取具商人呈交坚固结呈。复呈交历来所谓节省银二成。另外又节省出一成。一呈交。外闲历来传言。固难尽信。而观于商人既具坚固结呈。复肯呈交节省银。则原估不无浮冒。不问可知。承修堂司官既果有规费。则他处之皆有规费。亦不问可知。闻历来承修大臣。有收用者。有不收者。亦有收而不用者。收用固非。而亦未必有心贪污。盖深知此中积弊。不收则徒饱商人。亦不能实添入工。不如收之。预备他年赔修地步。其不收者。亦未必有益于工程。勘估原数。本有浮冒。早将各规费算在其中。果能四成到工。已敷修造。将此添入。不过工程外观少加整齐。断不能尽数添入工中。有利于商。无补于 国。但求自洁而已。其收而不用者。亦深知此中积弊。既不敢收用。又恐举发有碍原估。故随众收下。或施粥厂。或助善堂。亦但求自洁而已。更有阳给人以博廉名。而阴使起第宅。暗收其利。故凡曾经承修大工之家。鲜不栋宇连云。焕然一新者。积弊流传。盖不仅数十年矣。然此弊不能专责承修也。总因勘估本多浮冒。纵使承修不分用。亦难禁他人分用。而亦不能专责勘估大臣。岂无欲求核实者。然大员自解核算。能有几人。司员吏役种种朦混。明知积弊。坐受其欺。勘估豫留浮费。待承修诸人分用。承修恐碍原估。明知不肯举发。扶同作弊。以糜 国帑。成何政体。虽有贤者。无如之何。故一二谨慎者。遇有工程。多不开列衔名。以自居于无过之地。亦但求自洁而已。臣等愚见以为防弊不可不严。而施恩不妨少宽。官员吏役。监视奔走。不无勤劳。车马饮食。亦有费用。不为筹备。焉禁侵吞。与其暗蚀而恣虚糜。何如明给以求核实。闻数年前 东陵大工程。办理甚善。堂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