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423页

锡。考讳瀛。官刑部侍郎。以古学峻行。为东南人士望。君以援例官知县江西。权十余县事。然最久者彭泽。人爱之。及生时为志名宦传也。始去彭泽时。所平反脱冤死者。皆攀随至江干拜别。道光十三年。父忧服阕。复任彭泽。去前任时二十年矣。岁久荒。民多负税。每令至。吏屈指计曰。令以某年某月日上官。某年月日奏销处分满。某年月日官当罢。以为常。无爽者。君不事敲扑。以文教告谕。民戴前爱。输如额。马当镇接湖广安徽。其阁排州为盗薮劫人。君夜驰往。盗不及越他界。其果办又如是。大吏以为能。使禁督南会匪。又上江西省便宜四事。其所历他县。苏民困得上请者。在在有之。然竟终于彭泽。县人为归其丧。子曰俊杰曰煦曰丽昌。丽昌尝与余书。于古文词有得也。梅曾亮曰。国家常禁民立会。而禁辄不行。盖名其为会。而正责之一人得而千人惊。其势常以千万人而互匿此一人。是驱散者而使之聚也。惟中有罪者案致之。不名其为会。如此。则上所欲得者常不过一二人。而与上为敌者寡矣。敌者寡。则所治者虽渐多。而皆使之失其众。此攻瑕不攻坚之术也。是说也。吾得之于姚公祖同。因君治会匪事。故着之。
卷九十八 刑政一刑论
刑论    
梅曾亮
天下之法。未有久而无弊者也。法之者其弊浅。法之密者其弊深。惟其法之良而守之。不敢稍变通其法。以得罪于天下后世。故其弊遂成而不可返。夫杀人不忌为贼。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后世近古者莫如汉。亦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皆法之整齐简易者也。古之人非不知杀人之情事。万有不齐。而一切之法。不足以悉其变也。然宁从其略者。以为法贵易知而难犯。决一人之死。而可使千万人之不敢入于死。则易知而难犯之故也。而后人曰。是其法犹未详。于是同一杀也。而有谋杀故杀杀误杀。有戏杀。有过失杀。有下手加功之杀。因是同一死罪也。而有入情实。有不入情实者。有立决。有缓决。又有缓决而从末减者。盖一死罪之成。其文书之反复诘难。积盈尺之纸而不足也。而后得由州县以上于刑部。而之人也。如是犹或不至于死。噫。是何立法之密。而如此其难知也。是法也。良法也。苟其变之。则受不仁之名。而得罪于天下后世。虽心知其非。曰姑从众。从众而失。是天下之公失也。议法者曰。有滥生者。即有枉死者。是救生不救死也。执法者曰。死者已矣。生者亦犹是民命也。已死而枉。究与吾杀死者殊。而吾救生之心。亦足以自解于天下。呜呼。是非徒不救生也。且益民之死也。非徒益民被杀者之死。且益民杀人者之死也。今里巷之中。有杀人者。民惊相告矣。某杀人者死。某杀人者不死。民亦惊相告矣。死生者。民之所知也。曰杀曰误杀曰戏杀曰过失杀。则民所不知也。民不知一杀人之例。如是之委曲分别也。而惟见杀人者有时而不死也。夫使杀人者毕出于死之一途。以慑其勃然不可遏之气。犹有能忍。有不能忍。今使介于可生可死。而先快心于一挺刃之下。亦何惮而不汹汹哉。腊有毒。食之立死。一人死而无有继者矣。三人食而一人生。则继死者将不止三人。是非民之不畏死也。法误之也。故曰非徒益民被杀者之死也。而并益杀人者之死。呜呼。计较于一罪之轻重。而卤莽于千万人之死生。循其法之弊。其势固不至乎此而不得也。而人且曰。必如是而长吏始不得以误杀人。固也。长吏之不得以误杀人也。而其弊则使平民皆可以故杀人。天下之为长吏者少。而为平民者多。则法之生人者少。而杀人者多。
读禹谟康诰。知故杀过失杀。自古分矣。惟古人折狱。必得其情。当其罪。即曰罪疑惟轻。亦必实有所疑。乃从末减。非若后世狱吏。博不轻杀人之名。罪至当死。舞文以生之也。嗟乎。法当死者。有时而生之。知法当生者。亦有时而死之矣。罪至死者。自我而轻之。知罪不至死者。亦必自我而重之矣。网漏脂凝。自一时事也。何也。衡期于平。失则俱失也。民且悔恨其恶之不极而罪之不大焉。有世道人心之责者。能无忧乎。王家璧书后
刑论    
蒋彤
三代以上。礼与刑合。故礼行而刑措。而民相乐趋于圣贤。三代以下。礼与刑离。故礼坏而刑繁。而民无所措其手足。譬今有坦途于此。昭然为愚不肖所共。乃为之深沟巨壑以承其下。执行人而诰之曰。谨而步。慎而趋。毋陨越于中以自绝。而人未有不耸然以从者也。有深沟巨壑。而后可禁人之横行径踰。有昭然坦途之可由。则横行径踰自殒于深沟巨壑中。而后可以无所恨。礼之与刑犹是也。然而古之圣人。略于刑而详于礼。隐于刑而着于礼。理狱不必繁其官。法律不必着于书。圣人曰。吾显有礼以导民。又显设刑以防民。是不以先生长者之道待天下。而使之内丧其廉耻也。且民亦将勃然曰。上之为此。具是以盗贼虑我。而不以圣贤期我也。是故唐虞之时。礼乐分二官。而兵刑为一职。钦恤之意。君臣相与私论于庙堂之上。而礼则集瑞巡方。修饰发挥无旷岁。五服三居。略设其科。而礼则黼黻絺绣。致详于衣服之闲。至于夏商之季。成周之时。刑稍繁矣。大至于众弃。微至于圜土。悬之象魏。布之闾阎。深切着明之于有司百职事。似乎法令滋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