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364页

光不息。至十九日。尚有贼踞高屋之巅。以洋枪狙击官军者。此马队穷追逸出之贼及搜剿首逆并贼之情形也。现在派营救火。掩埋贼尸。安置难民妇女。料理善后事宜。百绪繁兴。窃念金陵一军。围攻二载有奇。前后死于疾疫者万余人。死于战阵者八九千人。令人悲涕不堪回首。仰赖  皇上威福。迄今乃得收寸效等情。由曾国荃咨报前来。臣等伏查洪逆倡乱粤西。于今十有五年。窃据金陵亦十二年。流毒海内神人共愤。我 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屡次削平大难。焜耀史编。然如嘉庆川楚之役。蹂躏仅及四省。沦陷不过十余城。康熙三藩之役。蹂躏尚止十二省。沦陷亦第三百余城。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荣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然卒能次第荡平。除元恶。臣等深维其故。盖由我   文宗显皇帝盛德宏谟。早裕戡乱之本。 宫禁虽极俭啬。而不惜巨饷以募战士。名器虽极慎重。而不惜破格以奖有功。 庙算虽极精密。而不惜屈己以从将帅之谋。   皇太后  皇上守此三者。悉循旧章。而加之去邪弥果。求贤弥广。用能诛除僭伪。蔚成中兴之业。臣等忝窃兵符。遭逢际会。既痛我   文宗不及目献馘告成之日。又念生灵涂炭为时过久。惟当始终慎勉。扫荡余匪。以苏子黎之困。而分 宵旰之忧。此次应奖应恤人员。另缮清单。吁恳 恩施。臣国藩拜折后。即行驰赴金陵。李秀成洪仁达应否献俘。俟到金陵后察酌具奏。所有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缘由。谨会同陕甘总督臣杨岳斌兵部侍郎臣彭玉麟江苏巡抚臣李鸿章浙江巡抚臣曾国荃恭折由驿六百里加紧驰奏。伏乞  圣鉴训示。
浙省建立楚湘忠义祠请列祀典疏 
浙闽总督左宗棠
窃浙省两遭发逆窜扰。列郡沦胥。臣时奉 命督办军务。率所部楚军入浙。并奏调升任广东巡抚臣前浙江布政使蒋益澧统所部湘军入浙。分道攻剿。先后克复两浙府县城池。并遣分军援皖南江西。截剿各大股逆贼。仰仗  天威。以次就绪。数载之闲。大小百战。员弁士卒。临阵捐躯。及积劳殒命者。前后二千五百二十余名。兹据浙江善后局司道详称。各属殉难士民。业经设局采访。各就郡邑建祠致祭。其各战阵亡将士。为 国捐躯。岂可转阙祀典。因议于杭城三元坊地方。价买民房。改建楚湘忠义祠。详具衔姓名氏。或各设一主。或汇列一主。员弁以品秩高卑为位次。士卒以死事月日为位次。列于浙江祀典。春秋遣官致祭。请奏明立案。俾垂久远。臣谨案。秉彝之性人所同也。忠义本于有生而俱来。然非   祖宗德泽涵濡之久。 朝廷褒扬矜恤感人之深。则当事棘时艰。投之于生死呼吸之地。鲜有不渝其素者。此非徒恃节制精严之可取必于一时也。详察死事诸人时日战地。其为微臣亲历之处。所有搏之苦。创痍之状。呻吟之声。固犹历历如在目前。其为蒋益澧刘典杨昌浚等分兵转战之处。则于函牍中得知其大概。虽已亡各员弁士卒。同一死绥。无所轩轾。而其闲忠义勃发。本血性而为至勇。如古所称豪杰之士者。实颇不乏其人。平时或朴钝如村农。或目不识书史。或荏弱如常人。至其慷慨赴战。矢死靡他。浩气英风。盖非寻常意度所能及。以此益见人性之无不善。而  圣泽之不能忘也。臣每惜当时奏牍不能详。至今犹怀耿耿。礼曰。有功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准斯二义。则阵亡员弁士卒合祀于浙。于礼为宜。除将注册咨部外。相应请 旨饬部将楚湘忠义祠列入祀典。春秋由浙省遣官致祭。垂为令典。以妥忠魂。谨会同浙江抚臣马新贻恭折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施行。
请优恤包村义民疏      
蒋益澧
窃咸丰十一年十月。贼陷诸暨县城。其时浙东西郡县。大半沦没。包村民包立身。一农夫耳。慷慨倡义。集团御贼。向义者争附之。远近挈眷来依者。不下十余万人。声势甚壮。贼屡以大股击之。败去。诱之降不从。贼大怒。誓不灭包村不已。迨十一月十二日。宁波杭州相继不守。同治元年三月。侍逆遂纠湖州伪梯王由富阳以攻包村。环数十里为营。大有灭此朝食之意。包立身屹然不动。善以少胜众。相持八九月。先后杀贼十数万人。不图夏旱水涸。汲道为贼所遏。兵食不继。贼又截我粮路。其时势已危甚。阖村主客十余万人。糠饮血。无一降者。七月朔。贼用隧道攻之。村陷。从战者悉阵亡。男妇老幼均被害。立身与妹美英率亲军数千人。殊死战。溃围出。希图再振。至马面山。贼率众追之。围数。鏖战不得出。立身中阵亡。美英手刃贼数人。知不免。遂自刎死。立身之父建勋母虞氏嫂任氏王氏妻虞氏弟媳屠氏妹彩福彩官侄和尚女凤娥侄女大姑二姑皆殉难。兄立忠立贤弟立潮皆阵亡。包氏一门。除立身及妹美英外。阵亡殉难男女共十五人。计包村殉难官绅男女统计一万四千七十七名。据省城采访忠义局查明具详。前兼署抚臣未及核办。移交前来。臣查包立身家世力农。未尝涵濡诗书。习闻古今节义忠孝之事。乃逆焰滔天。竟能奋不顾身。倡义御贼。虽村破家亡。而向义者一万数千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