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321页

抚字。必能易暴为良。并请镇统千人。道统五百人。中营统五百人。共二千人分为四营。扼要驻。训练弹压。互为声援。每月由镇调外营二百五十人。阅看技击。不但南北两路。可以居中调度。而且可以兼顾内山。筹划一切。至台湾府治。毋庸改建。请升淡水同知为台北府知府。并划淡水艋舺之地。改为两县。台凤嘉澎湖一厅三县。隶于台湾府辖。彰化淡水艋舺鹿港噶玛兰二厅三县。隶于台北府辖。其考试分为两棚。道南巡则考台湾府属生童。道北巡则考台北府属生童。除每月调外营二百五十人赴阅换防外。镇南巡则合操台南各营。镇北巡则合操台北各营。就地正法之案。由府勘送镇道复讯办理外。秋审奏销粮饷。台南北分归各府讯解支给。知府原不必与镇道同城。兴泉永等处。是其明证。惟一切建置。需费太烦。窃谓衙署但先起盖铳楼住房。其余植竹围。将来陆续增置。则费不烦而事易集。
一拟移营伍以实空虚等因。懋琦复查。现在台湾兵额。除水师及各营字识不计外。陆路兵丁尚有五千人。前条议请镇道中营改驻彰化之东境内。统带二千人。分立四营。训练弹压。其余台凤嘉淡艋舺噶玛兰六厅县。每厅县各一营。每营千把外额统算共成五百人。分为两旗。每五日以一旗守城。守城之日。即操练之日。以一旗出哨。出哨之日。不能一日即回。应分按地方四至所及。尽界而止。若逢镇台吊操之时。则由镇军先于所统二千人内。拨一旗到地以实之。从来兵法聚则势盛。练则艺精。劳则体坚。若照常制零星分防。即再添五千人。总是空虚也。书生谈兵。不能中。但我 朝兵制之坏。实由于分派塘汛割裂零畸。先今巨公论之详矣。此专指陆路而言。若水师则非轮船不可。南之琅。北之苏澳。空虚之极。不堪设想也。
一拟法屯田以减兵额等因。懋琦复查。台湾屯田。乃福公中堂犒养番丁而设。即古劬劳屯田遗意也。与兵屯迥异。今若驱班兵而给田使垦。必多扞格。漳泉延建等处之民。素习懒惰。且优养已惯。使之荷锄种地。虽立厉禁而有所不行。宋陈恕有言曰。兵丁平时鞭挞民夫。供其役使。一旦使之秋执干戈。春服耒耜。其能安乎。兵不能屯。自古皆然。况班兵之骄悍。不服地方官约束。台湾较各省尤甚。若赵充国诸葛武侯所行。乃军前节制之师。未可同日论也。然台中实有可兴屯之地。请挑募兴化福宁两府山民之健者。并本地内山番丁粤庄乡民。官为凿池开圳。督令开垦内山旷地。内山未经开垦之区。土气甚厚。今年开垦。明年收获。所获稻谷。除归补牛种工资课赋外。余则匀给垦丁口粮。暇时教以技艺。一旦有变。家自为守。人自为战。比之班兵。强逾数倍。无屯田之名。有屯田之实。无养兵之费。可助兵之力。不数十年。后山奇来秀姑鸾各处。皆成膏壤。不独水沙连六社而已也。
一拟请丈量以升丁课等因。懋琦复查。此议断不可行。台湾沙地。每夏秋大雨。山水奔泻。田园冲为壑。流沙壅积。熟田变荒。若非以多报少。何以补苴。台地依山临海。所有田园。并无堤岸。海风稍大。咸水涌入。田园卤浸。必俟数年。方能复种。若非以多报少。何以抵纳官粮。以上两层。前御史尹泰已奏陈有案。且一办丈量。贪官污吏。藉端需索。弊窦丛生。明激事端。暗伤阴。惟淡水一带。必须设法清理。专案奏明。前项田地。有番之名。实民之产。但令大户升科纳粮。每年即可增租赋十余万石。不必琐丈量。扰民滋事。况后山奇来秀姑鸾等处。旷地千里。傥将台湾分为两府。懋琦任北路之事。稍假便宜。量行垦政。十年后可增租赋二十万石。练壮丁二万余人。不动帑项也。
一拟严保甲以绝逋逃等因。懋琦复查。台中逋逃渊薮。乃在内山保甲之所不及。如欲驱逐匪类。惟清庄一法。可以得力。然清庄能除外来之匪。而本地各庄。自有匪人。族大则匪愈横。应由县官刻刻以缉匪为心。悬重赏以购巨犯。或十得五六。一面慎选总理。而台中小姓。即极公正。亦不能办事。此事暂无良法。
一拟齐贤才以清积弊等因。懋琦复查。台湾积习相沿。公行贿赂。然百姓实爱清官。果有廉明之吏。与民相信。必不致有变乱。应请商明省宪。万勿以台湾为调剂之区。使身负重累。人员来署厅县。则地方幸甚。懋琦在省。已向省宪切实言之。全台祗鹿港同知一缺。用度减省。每年尚可余剩七八千元。其余各缺。皆无余剩。台彰则尤苦累矣。
一拟禁陋规以厚津贴等因。懋琦复查。台道之脑。台府之盐。现均提归公家。各予津贴。以外毫无陋规。至台防鹿港淡水口费。专为配运而设。鹿港尚有赢余。淡水台防。则用犹不足也。至佐杂极苦之缺。现拟禀请津贴。
一拟综出产以充国帑等因。懋琦复查。台中物产。甲于通省。而厘金最轻。较之内地止十分之一二。但奉行既久。万难加增。惟煤洞磺矿。有禁之名。无禁之实。似应妥议章程。设法开采。然开采以后游民日聚。易于滋事。弹压稽查。大费筹划。未可轻率立议。利本无多。而害不能枚举故也。
全台图说  
周懋琦
府治。东抵罗汉门。六十五里曰中路。西抵澎湖。三百二十里南抵沙马矶。四百六十里曰南路。北抵鸡笼山。六百三十四里曰北路。东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