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十四
工政十一直隶水利
卷百十五
工政十二江南水利中
卷百十六
工政十三江南水利下
卷百十七
工政十四各省水利上
卷百十八
工政十五各省水利中
卷百十九
工政十六各省水利下
卷百二十
工政十七海塘
右续编经世文百二十卷凡辑道光初元迄今四朝诸家文集公私论议以续贺氏之书门目闲有增损则详述异恉见每目之下至交涉机宜不由经制者别列门目拟辑为外编宣怀弱冠随任武昌家大人恒勖以经世之学因举贺编以授习业之余辄自循览嗣从贤士大夫游得纵观近代名家专集及军兴以来奏牍书札历年择录积盈箧衍窃欲踵贺编体例续辑成书家大人顾而喜曰此吾志也汝其勉之壮岁驰驱迄未卒业爰先辑林胡曾三公奏议以识祈向迨承乏东海幸际多暇始与二三同志搜讨集益家大人亦自浙告归时渡海就养复加手辑颐志董成每编次一卷随校付刊时事纷纭中更作辍经始于重光蒇工于强圉之岁既发凡起例谨述缘始以书其后曰易曰一尢平不陂一尢往不复运会之数天人之理有可知有不可知故治乱若循环而事变无穷极伊古以来因革递嬗强宗外戚藩镇宦妾权奸边塞之祸覆辙相寻变本加厉我 朝鉴于往代照灼荡涤法制相维又复谟烈显承以祈天永命史策所纪未有盛于斯者也然数极则还理穷必变运会所值天与人方迭起以相胜而已然之迹无衅可乘于是日辟其机以刱千古未有之局特治安既久又形势隔阂非浸溃无以尽变故中叶以后萌于川陕之乱决裂于虎门之役犹未已也至大憝稽诛流毒天下神州纷扰裨瀛横溢迫极于庚申之祸从此梯航交错机巧日滋景教流行责言频至天更降割多难俾 宫廷忧劳顾虑而无可如何盖自七十七年来变故迭乘始成积重难返之势迨至东溟一蹶危偪争天乎人乎则诚有不可知者矣综计中外全局实系于道光一朝前此为极盛之天下虽臲卼犹可相安后此为多事之天下且惩毖而未有艾至今日强弱异宜益相形而见绌彼之势易合而我之势常孤彼方共逞新图而我犹泥守成法时事迁流莫知所极岂真天不厌祸欤抑人事或有未尽欤然往策具在数十年艰难共济犹足昭垂天壤而光启中兴冀观是编者信人定可以胜天而益厉转弱为强之志也故着内外之旨别诸正变备学道治国闻者要删焉
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带大理寺少卿盛宣怀编次书后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提调缪荃孙协修汪洵同校勘
卷一 学术一圣学
启心金鉴
工部尚书倭仁
帝王盛轨尚有辅嘉谟以帙繁故不录
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臣谨按。圣如帝尧。犹必不骄不舒。德愈劭。心愈下也。益赞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古帝王。未有不致谨于此者。
帝尧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
臣谨按。圣如帝尧。宜无可谏可谤者。而犹惓惓以求言闻过为务。故下情无所壅。而君德日以光。然欲法尧之为治不必置鼓立木徒仿其 铊受直言不加谴责言之当理者奖赏以劝励之。则嘉言罔伏。而升平可致矣。
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意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一民有罪。曰我陷之。
臣谨按。此即博施济众尧舜犹病之意。就令斯民悉登康乐。而若饥若寒若陷之思。犹兢兢在抱。所以致时雍于变之休也。如曰吾治已足。则非所以为圣人矣。
尧舜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臣谨按。唐虞之世。浑朴犹存。自无后世台榭陂池之侈。况其时洪水降割。民无所定。圣人轸念民艰。方忧思之不遑。何居处之为乐。厥后禹卑宫室而尽力沟洫。尤以峻宇雕墙。垂为世戒。古帝王勤于恤民。而俭于自奉。其风徽犹可想见耳。
舜之为君。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化若四时。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
臣谨按。好生恶杀。仁也。授贤替不肖。知也。德若天地。德之盛也。化若四时。化之神也。仁知全故德盛。德盛故化神。而其究一归于好生者。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能充是心而已矣。
大禹悬钟鼓磬铎鼗。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诲寡人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击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
臣谨按。此犹帝尧置鼓立木之意。而条件益多。延访益切。要之古帝王。一皆本忧勤惕厉之心。宏集思广益之量。虚以受天下之。而修益加修。实以殚宥密之功。而圣不自圣。此治之所以隆万古。而为后世人君所当法欤。
大禹巡狩。见罪人。下车泣而问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王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我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臣谨按。禹谓我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者。责己之辞也。书曰。一夫不获。时予之辜。古人君痌瘝在抱。一夫不得其所。辄引以自疚。传所云。禹汤罪己其兴勃焉者。此之谓也。
臣又按。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