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门户完固。堂奥自安。江防门户。旧称廖角觜。廖。荆州宛溪作蓼。利病书作料。海门厅境。营前沙。属崇明县。南北相对。为第一重。狼山福山相对。为第二重。然皆江面辽阔。墐塞为难。今已另立内洋五营主之。至长江汛防。起自江阴之虾蟆山。则鹅鼻觜一带。在通局为内户。而于长江营制。实为第一关键。南岸大小石湾。与北岸刘闻沙。相距不过三里许。堤台亘如堤。每堤可施数十位。两两相属。此易所称地险。大块资我守御者也。
溯洄而上。则圌山为镇江门户。屹立南岸江中。顺江洲亘数十百里。与北岸三江营互相犄角。舟行其间。东折而南。层峰峭壁。重重险隘。此所谓表里山河者也。京口邗沟。互通南北。东南漕运之所经。盐课之所出。咫尺之地。半壁咽喉。顾不重与。
又上则划子口。其南岸对出者为石埠桥。前扼长江。后控滁口。乌龙山与沙洲圩。堤对出。为金陵之门户。古称宣化镇。在六合县南。南岸对建康之靖安镇。最为冲要。当即此矣。
堤之设。居陆地以制江面。与水师有唇齿之依。胜于濡须夹水置坞矣。究非陆师不能守。且无以专责成。水师以船为家。新章水兵住岸。迭有厉禁。势不得越俎以代。则肝胆楚越矣。牖户绸缪。宜迨未雨。
又上则牛渚采石。中权之津要。东西梁山。安徽之屏翰。小孤澎浪湖口九江。豫章之喉吭。田家镇西塞山一带。全楚之锁钥。阳逻堡沙武口。荆扬豫三州之关塞。岳州为楚南闬闳。而全楚之腰膂。螺山鸭阑杨林临湘白螺道人诸矶。两两相对。又荆州岳州之扃鐍也。
又上则筲箕洼。为沮漳之口。春秋时与江汉二渎。同为楚望。虎渡河别而为沱。当在周秦以后。求之禹迹。实为长江之干水。荆河虎渡。二江双流。互为本支。据鄢郢之胜。握全楚之枢。上游有故。则操之有要矣。
岳州一镇。势如高屋建瓴水。瓜州一镇。形若丸泥封函关。其间湖汉各营。络绎不绝。呼吸相通。姑孰山川阻险。扼要江津。居中驭驶。势若率然。触处为首尾。是故无事散之五标而不见多。有事聚之一隅而不见少。
瓜州固。裕溪守。则淮南有蔽。九江固。则利尽南海。汉阳固。则郧襄高枕。岳州固。则滇蜀安堵。长江天堑。限南北而扼东西。长江之防。专防长江云乎哉。
章氏山堂考索曰。江出岷山。经夔峡而抵荆楚。则江陵为一都会。沅湘众水。合洞庭而输之江。则武昌为一都会。豫章江与鄱阳之浸汇于湓口。则九江为一都会。今按皖南皖北。众水合于牛渚。则姑孰为一都会。南连吴越。北接淮扬。则镇江为一都会。疆域虽远。而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犹人八尺之躯。筋脉之会。亦数处尔。宋吴表臣云。大江之南。上自荆鄂。下至常润。其要不过七渡。上流最紧者三。荆南之公安石首。岳之北津。即今荆河脑。一曰三江口。中流最紧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紧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州。兵家因敌制变。犹水因地制形。未可刻舟胶柱以求。录此以当举烛。
自昔江流壮阔。在在缘以为险。近代渐就淤填。一叶可矜飞越。江固非复昔日天险也。然分南北者利于。扼东西者利于狭。则今日之用长江。与昔日之用长江。移宫换羽矣。
地扼东西。忽则铁皆断。风利不泊。天限南北。忽则浮梁不差。甚且捣虚飞渡。此亦一长江。彼亦一长江。岂伊地利。抑亦人谋也。是故得其道。则洪流障于一苇。违其道。则江河溃于蚁穴。
或谓长江之师。不为寡矣。将以弥巨寇。在示形便以握其枢。若夫江湖数千里。分地设守。散之若无。会哨巡防。祗御小偷。不知会哨捕偷。所以肄勤劳。便舟楫。扰风涛也。调防以驭之。会操以聚之。所以操纵自如也。木石之转。羊之驱。风帆之利。非若陆营之居重镇。阨其都会。寓合于分。不亦可乎。又况楚有七泽。吴浸五湖。沮洳空旷。号为萑苻。萌芽不翦。滋蔓难图。戢小偷亦以弭内患。又可忽诸。
狼山五阜。旧隔江水。不相连属。读史方舆纪要云。军山与刀刃山隔江数里。塔山有两石门相对。即元张瑄朱清海运故道。今五山断续相连。皆在陆地。江阴浮山。一名巫山。旧在江中。所谓巫门之隘也。今则寿兴沙壅为海坝。浮山附属南岸。靖江东北之孤山。旧在北岸。属泰兴县。其后岸圯。山入江中。去岸五六里。与江阴浮山相对。成化八年。潮沙壅积。化为膏腴。而山复居平陆。靖江县。旧为江阴之东西马驼沙。在大江中。天启后沙壅连属北岸。因开界河。与泰兴缘河为境。扬子江旧阔四十里。瓜州本江中一洲。后乃北与扬子桥在扬州府城南十五里。相连。而江面仅七八里。瓜州状如瓜字。唐开元以后。渐为南北襟喉。宋干道四年。始筑城置守。近年以来。江涛震憾。五门已沦其四。今和州治为秦历阳。历阳典录云。历阳未县以前。江水泛滥。旧图谓渔邱渡。为伍员入吴济渡处。是昔时江流由今城中。而后乃徙而东也。安庆属县之小孤山。旧峙江北岸。与南岸山对立。为控扼处。成化二十年。江水忽分流于山北。而小孤遂有砥柱中流之势。黄州赤壁。旧侧江濆。今其下为湖。湖外为洲。去江数里。江夏鹦鹉洲。旧在江中。洪武时连属北岸。又云崇祯间荡决无存。今之称名。非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