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举子业。其于人世之进取。旁听者之笑怪。漠然不以动其心。山中有田数亩。有羊十余头。佣书卖药。觕能自存。则固无求于执事。而自天下方构兵时。 国家兵谋之得失。与夫皖事之所为糜坏溃裂之由。亦尝究心其略。是以穷居僻处。未尝一望颜色。而深有以亮执事之难。而今者之说。究非强执事以幸于一试为也。策之以时。博稽之皖父老与愚无知之口。准之以古人之成法。夫兵之有法。犹大匠之于规矩绳墨焉。而时者尤易失而难再者也。惟执事断之而已。谨并前书录上。惟裁察之。
荅曾涤生侍郎师书咸丰三年
江忠源
九月二十四日。奉八月二十三日衡州一书。并寄示与王朴山兄往来各函。具言兵之不可用。欲再招勇六千。以为灭贼之具。初七日从吴甄甫先生处寄到一书。又以南昌楚勇求赏一事。虑勇亦不可用。忠源窃谓兵勇皆未尝不可用。患将兵将勇者不得其人也。夫兵之不可用者。勇于扰民。很于仇勇。敢于犯上。而独怯于杀贼。既尽于吾师前书所云矣。然使得一廉朋之将统之。视兵民为一体。则兵不敢扰民。联兵勇为一气。则兵不敢仇勇。将之爱兵。如父兄之爱子弟。则兵之卫将。亦将如手足之卫头目。而无把持挟制之患。将有敢死之心。则训练必勤。兵有可以杀贼之具。则胆气自壮。而无畏避迁延之祸。今之为将者。一切反是。而谓兵不可用。兵亦不任咎也。若夫勇之难用。则更有甚于兵者。潮勇捷勇无论矣。吾乡严云舫之辰勇。樊川之胜勇。劳氏子之彪勇。在长沙皆能杀贼。其后归邓绍良统带。驻镇江府城外。淫掠杀戮。至激吾民控愬于贼。甘心为贼向导。顷刻之闲。全军溃散。赖和镇军接统之。整齐训练。稍稍成军。然闻其欲惩治一二人。竟以不密逃去为贼。窃意兵之为害。尚不至此。诸勇之中。惟楚勇较驯。无从前数者之弊。然南昌求赏一事。亦太不成事体。吾师所闻。不为无因。筠仙既归里。问之可得其颠末。虽由小人教之。忠源未能先事预防。然其顽梗。亦可概见。湘勇较楚勇尤驯。然斗山所统。八月二十六日为索赏项。几于讙哗。宝峰所统。在德安一而散。勇之难带。其略如此。然而罗山之勇无是。朴山之勇无是。即忠源前此之楚勇亦不闻有是。不独此也。广勇最称跋扈。大营散之。张石卿制军收之。以援江西。忠源甚非所愿。念既如此。不收恐去从贼。姑令营城外。而留心驾驭之。卒乃大得其用。楚勇相亲已久。置之不经意。至有求赏之事。可见患常发于所忽。不可不自警也。由此观之。勇之不可用。其故仍不在勇。而在带勇之人。夫兵之弊。由国家承平日久。市井游猾之徒。无所得食。攒入营伍。求肥其身。养其妻子。不知打仗杀贼为何事。有游猾之尤者。工于语言趋跄以媚其上。为之上者。喜其媚己也。而予之官。彼以是术而得官。则必操是术以进退众兵。洊至高位。则又操是术以黜陟众官。相沿已久。积重难返。营务安得不坏。军政安得不弛。一旦有事。惟相率而逃耳。若勇则募于有事之时。皆山野椎鲁之夫。甚猛悍之性。尚为可用。然从征日久。得钱易则习于奢华。杀人多则果于残忍。事平之后。散处田闲。则贻异日无穷之祸。故论目前击搏之用。则兵不如勇。而论异日遣散之难。则勇不如兵。然忠源终不欲以兵易勇者。兵之患在本源。仓卒而难拔。勇之患在流弊。先事而可防。且急则治标。今日之时势。寍取其勇悍搏击之用。而后日遣散之难。尚可求其人求其法以治之也。故忠源甚韪吾师前书之论。而顾不以后书所难自阻。但多求罗山朴山其人者以为上将。则收勇之利并可弭勇之害。而贼不难平矣。
方今贼据有长江之险。非多造船筏。广制位。训练水勇。先务肃清江面。窃恐江南江西安徽湖南北各省无安枕之日。然窃计海内人才能办此者。惟吾师一人。能管驾船勇与狂贼相持于波涛险隘之中而不惧者。惟不肖与荫渠罗山朴山数人。贼在南昌时。接吾师前书。欣喜庆幸。次日适发报。即片陈明。请吾师选派船勇。从洞庭驶下。并请杨熙管带船勇。从荆州西来。以剿为堵。昨奉 谕旨。区区愚计。实已上协 天心。而窃虑吾师或以后书所难自阻。且鄂省已戒严。若遂寝前议。则天下巨祸。其谁弭之。故请吾师即日缮折。与忠源联衔具奏。并致书海内豪杰。广集经费。号召吾乡忠义之士。迅建义旗。蔽江而下。忠源亦当收集淮南奇杰。以为应援。若再旷日持久。天下大局。非臣子所忍言矣。忠源以八月二十九日自江西起程。九月十二日抵田家镇。十三日溃防。二十一抵黄陂县。二十六筠仙告归。其迁延之故。艰难辛苦之状。筠弟自能言之。二十六日以后。则详各奏牍中。谨钞录寄呈。惟月之三日。拜巡抚安徽之 命。自分识浅才拘。不足以胜天下之重。而安徽又当万难措手之时。深惧陨越贻知己羞。其到彼措置之方。具详致周敬翁书中。钞稿寄览。求一一教之。
致周敬修制军书
江忠源
忠源伏处山陬。耳大贤之名久矣。恒思自近于左右。得片言为圭臬。奉以终身。而末由进。自先生建节重湖。专征岭表。或隶帡幪。或迩旌旄。窃自欣幸。谓可稍近光仪矣。未有介绍得一亲炙。私自愧憾。莫释于心。妖贼构乱。逆焰滔天。自粤而楚而江淮而豫晋。零股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