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1118页

非故为高论。漫相穷诘。至于用人者。  皇上之大柄。臣下所不敢言。而筹兵筹饷。疆吏与臣等当共体时艰。勉图久安长治之规。以维 国本。刘锦棠身膺重寄。洞悉边情。尤应蒇此一篑之功。恢宏远略。相应请    旨饬下督办军务大臣刘锦棠等。会同陕甘总督谭锺麟统筹全局。就左宗棠原议岁拨三百数十万两之数会计。所有甘肃及新疆南北两路。某处酌留若干兵勇。某处实需若干钱粮。赋税留抵若干。划还洋款若干。屯田抵饷若干。一切经费若干。无论如何区画。总应照原议饷数。量入为出。一俟议覆后。臣部即于本年秋季。照新定额饷。将十一年分饷项。预为奏拨。该大臣等务当力求撙节。虑始图终。庶免牵动大局。臣等幸甚。天下幸甚。
奏免军需造册报销疏同治三年 户部
窃惟军需支应。款目冘繁。盐粮米折。事隶户部。弁兵员名。制造觔重。事隶兵工两部。开支多寡。各有定章。此军需报销。必以则例为断也。然其间制变因时。亦有未能悉遵之处。破格悬赏。支放既难缓须臾。循例开销。造册则皆非实在。是名以则例为断。而未必皆支用之实也。自洪逆倡乱以来。蔓延十数省。滋扰十余年。捻教回苗。乘机迭起。生民涂炭。 宵旰忧劳。仰赖   皇太后  皇上至诚感神。天心厌乱。巨逆就歼。东南渐次荡平。西北可期底定。惟肃清之日从此始。而报销之事从此繁。历年以来。各省军需。承办既非一人。转战动经数省。且则例所载。征调但指兵丁。而此次成功。多资勇力。兵与勇本不相同。例与案遂相歧出。在部臣引例核案。往返驳查。不过求其造报如例而止。要不能于已支之帑项再求节省。而各处书吏藉此需索。真属防不胜防。粮台委员借以招摇。甚至费外加费。费无所出。则浮销苛敛之弊兴。浮销云何。劝捐归补。所由影射也。苛敛云何。私设厘卡。所由取给也。 圣人在上。方将登斯民于衽席。忍令于大功告蒇之后。复留此病国病民之政而不除乎。此军需报销一事所急宜变计者也。顾或者谓需索招摇等弊。宜思所以惩之。至报销章程。遵行已久。何可因噎废食。不知此次军需。历时太久。各省财力俱竭。兵勇饥苦情形。屡见章奏。则军营之已无余裕可知。于此而严饬报销。其造册按例定之数不溢一丝。而阴将款目浮开巨万者。与例既符。即在准销之列。其以实用之数登之销册。而并无丝毫浮冒者。例稍未符。即难核准。应驳之款。或数十万。或数百万。甚且着落赔偿。劳臣战将。酬庸于前。而追呼于后。无论力有未逮。恐亦非  国家厚待勋旧之心。然则报销一事。即能弊绝风清。而实数不准销。准销非实数。虚文相袭。甚无谓也。臣等公同商酌。所有同治三年六月以前。各处办理军需。未经报销各案。拟恳  天恩。准将收支款目总数。分年分起。开具明清单。奏明存案。免其造册报销。如蒙 俞允。应由臣部知照兵工两部各衙门一体钦遵办理。并请 饬下各路统兵大臣各直省督抚永禁劝捐归补名目。并将私设厘卡。实力查参裁撤。以期案牍无作伪之情。中外无虚縻之费。而书吏之舞弊。地方之骚扰。皆可不禁自除。至东南剿办余匪。及西北办理回务。自本年七月起。一应军需。凡有例可循者。务当遵例支给。其例所不及。或制备采买。有应随时随地酌量变通之处。先行分别奏咨备案。事竣之日。各归各起。一体造册报销。不得以此次  特恩。妄生希冀。以杜浮冒而符旧章。臣等愚昧之见。是否有当。谨密封陈奏。请  旨训示遵行。
湘军第五案报销疏 
曾国藩
臣查从前各路军营。办理报销。均按军需则例。分款开报。其有与例不合者。必一一迁就。求合乎例而后止。在当时定例。诚以军营用款。最易冒销。故于万不能定数之事。而使之束缚于定例之中。所以杜冒滥。定限制。立法未为不严。用意未为不善。然相沿既久。不问用款之有无虚实。但求造册之针孔相符。内外胥吏。互相勾结。以册式为秘籍。以报销为利薮。而于公家帑项。毫无裨益。臣此次造册报销。严饬各委员认定实用实销四字。不准设法腾挪。不准曲为弥缝。情愿与部例不符。不愿与实数不合。部中则例。定自乾隆年间。其时全用经制之兵。用部拨之饷。与此次兵由外募。饷由外筹。情形迥不相同。即嘉庆年间。参用勇丁。而所募之数甚少。所定之例甚略。从未有一军募至十余万之多。行之十余年之久。如此次者也。臣于咸丰三年。初募湘勇系照江忠源营中发饷章程。酌量核减。散勇每月四两二钱。亲兵四两五钱。什长四两八钱。在衡州将章程刊刻一次。颁发各营。厥后略有增改。在江西刊刻一次。至咸丰十年。在祁门又刻一次。自后遵守多年。不复更改。臣之刊章。虽未进呈 御览。而东南各省。传播已。即京师亦闲有流布者。当在  圣明洞鉴之中。臣于咸丰七年九月。具奏报销规模。同治四年腊月。具奏水师事宜。均将发饷数目。大概陈明。而骆秉章胡林翼乔松年前后所奏。均有照臣处刊本章程发饷之语。是臣营饷章。昭昭在人耳目。断难一字掩饰。兹将咸丰十年所刊营制营规各一本。随折咨送军机处备查。此次报销即系照刊本核算。从前江南大营请销兵丁口粮。每名月支银三两八钱有奇。仍支本身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