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苦愈甚。揆之事理。实不可行。且新粮订买已多。民间搜括殆。本属实在情形。袁保恒所奏以南路调运为末着。自有所见。古济之粮。既已采过。凉甘肃之粮。又难议增。然则台移巴里坤其必仍于北路广筹采运也。明矣。
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一带。粮多可采。袁保恒自当尽心筹之。近又广加谘访。知归化包头至射台大巴一带十数站。大巴至巴里坤十六站。中间产粮之处甚多。其地虽无台站。无一定地名。然旧时商旅之赴巴古乌鲁木齐者。每取道于此。以其有粮可购。有驼可雇。价均平减也。湖茶私贩。由此路至古城销售。经历任督臣奏明有案。近日臣队总兵邓增随金顺到巴里坤。禀称巴城商贾。络绎不绝。棉价布价粮价。与内地相近。皆言由乌科一带来者。即指此路。观其市价平减。知其路径之捷。价脚之省。景廉前与金顺书。称包头运粮。实亦不少。非虚语也。臣檄归绥道崇缮询访确实具报。一面委员携银二万两往归化包头试办采运。应否加银增采。容迟再议。惟袁保恒所奏移台巴城。虽以调运乌科之粮为言。以调运南路为末着。而注意仍在肃州。现在赶制大车。以购车骡三千头。骎骎西向。其势已成。事难中止。姑无论天山岭脊。石径荦确。向无辙。重载粮车。联帮衔接。较之单车空车。尚可参用人力。从容过险者。艰阻特甚。事必不行也。即照袁保恒所拟办法言之。车粮由肃运巴。艰阻所不辞。劳费所不惜。而肃运之粮。亦无颗粒可到巴城。按肃州安西越哈密二十四站。计程虽止二千二百余里。而道路长。又多戈壁。车驮驼只。均须就水草柴薪之便。憩息牧饮。不能按站而行。中间人畜疲乏。又须停住养息。即催趱迫促。断非三十余日不能到巴。计每骡一头。日须噉料八斤。一车一夫。口食日须两斤。兰州以西料豆缺产。喂养用青稞大麦粟谷等充之。畜食之料。即人食之粮也。车行三十余日。计一车运载之粮。至多不过六百斤。两骡喂养。即耗去五百数十斤。车夫口食亦须六七十斤。而车粮已罄。安有余粮达巴里坤乎。即达巴里坤。而车骡之喂养。车夫之口食。又将安出。此不谓之虚糜不得也。大抵西北转运。以驼只为宜。为其食少运重。又能过险也。驼行口内。食粮不过三斤。昼牧夜行。可省草束。且一夫管牵五驼。日需口食又省。若行口外。则食草不食料。如遇劳乏。但喂养一升。加盐少许。仍即复故。惟驼夫宜择其老实勤快。管夫之人。宜择其耐劳善于体恤者。虽不歇厂。亦少倒毙之患。故关内外诸军。均使驼而不使车。统领营官之能者。常留心照料。不尽委之厮养小卒也。袁保恒初议移台。臣即详告以宜驼不宜车。关内之用。驮骡可多。车骡宜少。天山无车路。关内之粮。难逾天山。及购驼不如雇驼。办官车不如用民车。已办之车。祗可酌改州县台车。以省喂养。而迄不见察。臣无如何。现在制造车辆已成。采买骒骡已到。而始筹及喂养维艰。意欲仍驻肃州。办理车运。并奏陈西路用兵。粮台均设肃州。而引岳锺琪曾用兵车粮车。黄廷桂分车驮北过天山为证。不知岳锺琪之用兵车。后此曾否停止。其过天山。或系令士卒下车推换。以资轻便。均无从详考。至粮车。则岳锺琪于后起运至玉门布囊吉时。咨止前进。而由巴里坤派余丁三千帮协转运。谓可省车驮之烦。并以节费。当时原有纪录。
黄廷桂于用兵回部时。以车骡驻哈密。一半赴北路巴里坤装粮运库车。一半径由哈密运南路吐鲁番。时当重熙累洽。物产丰盈。而岳锺琪由南路进兵巴里坤。始用粮车。继复停止。至派余丁三千转运。藉以省烦节费。其因天山非车路可知。黄廷桂用车骡。一半往北路装粮运库车。重载返时。不逾天山。其一半径由哈密运吐鲁番。则本是向天山西南行。便不近天山也。袁保恒预存想当然之见。求成必不行之事。竟至牵强往。傅会其说。臣实有所未喻也。窃维从前西路用兵。 列圣之派大员赴肃州哈密办粮台转运前敌军食者。均以集协款调车驮驼只为事。至粮料草束一切承办之员。必视前敌军行所至。择路之捷费之省者。妥慎筹维。务得其当。道光六年。讨张格尔。官军由北路向南路之阿克苏。 宣宗特颁手谕十条。 圣怀以肃州嘉峪关距阿克苏五千余里。哈密总设粮台。鞭长莫及。 饬运乌鲁木齐所积屯粮赴阿克苏。并于伊犁采买。省内地转输大半。又以内地军械火药由南路吐鲁番至库车。途多戈壁。 饬改由北路。逾冰岭转阿克苏。程途相等。细绎降 谕旨。于师行南路时。犹以运北路之粮。省关内转输为宜。然则师行三路。不应由南路办运也明矣。臣愚谨就现在已成局势言之。袁保恒移台之先。必将乌科及各处粮路运路。周爰咨询。精心择度。以所购之驼。运北路之粮。以次达巴里坤。迨巴里坤收有成数。袁保恒径赴巴城设立粮台。一面仍运北路之粮。一面用驼南来装运南路肃局之粮。届时距秋获之期不远。采粮较易。可冀集事。较之驻肃转运巴里坤。重车不能过险。军饷无可缴纳。劳费过巨。终归无济者。大不侔也。其已办车骡。虚耗喂养。殊为可惜。拟以有骡无车者。分拨兰州东路。抵台车之用。或加拨凉甘安肃各处备台车添套。及补里车放忙之缺。容臣与袁保恒商定。再由袁保恒自行陈奏。至关外诸军需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