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于上游。除议定月解四万外。势难再行提用。谓江北淮扬各属应筹邪。则里下河丛尔之区。臣与吴棠富明阿冯子材四人争剥竞取。其何能给。且畛域之说太明。则镇扬两防断不足以自存。而僧格林沁多隆阿等不兼封疆之帅。必有窒碍难行之日。臣窃以为不可。臣所最抱歉者。广东七成之厘金。湖南东征局之厘金。皆非臣分内应得之饷。用兵太久。乞邻救饥。私衷耿耿。如负重疚。然毛鸿宾恽世临不遽奏请停止者。知臣处入不敷出甚巨也。一俟军务稍定。臣即当奏明先还广东七成之厘。次罢湖南东征之饷。断不肯久假不归。蹈专利之陋习而不自觉。此心筹之熟矣。抑臣又闻。同僚交际之道。不外二端。曰分曰情。巡抚应归总督节制。见诸会典。载诸坐名 敕书。臣又曾奉 特旨节制江西巡抚。臣以才力不逮。再三恳辞。 特旨之节制。一时之异数。臣得而辞之。会典 敕书之节制。数百年之成宪。臣不得而辞。沈葆桢亦不得而违。分也。军事危急之际。同寅患难相。有无相济。情也。沈葆桢于臣处军饷。论分论情。皆应和衷熟商。元年八九月间。臣军疾疫大作。死亡无算。而忠逆大举。援救金陵。危险万状。沈葆桢乃于是时截留漕折银四万。既不函商。又不咨商。实属不近人情。二年浔关洋税一案。臣奏拨三万两。奉 旨允准。沈葆桢旋奏留专供江席二军之饷。钦奉 寄谕以皖营军饷短绌。饬抚臣妥筹兼顾。如数分拨。逮关道蔡锦青分拨万五千两。解至臣营。沈葆桢乃大怒。严札申饬蔡锦青。并移咨诘问臣处。但有峻厉之词。绝无婉商之语。此次截留厘金。亦并未函商咨商一次。不知臣有何事开罪。而不肯一与商酌。以为事势紧急。无暇远商邪。则前年漕折。去年洋税。今年厘金。三事中岂无一事可以先商后奏者。殊不可解。人恒苦不自知。或臣明于责沈葆桢。而闇于自责。臣例可节制江西。或因此而生挟权之咎。臣曾保奏沈葆桢数次。或因此而生市德之咎。几微不慎。动成仇隙。然臣阅世已深。素以挟权市德为可羞。颇能虚心检点。即如漕折一案。臣曾函商一次。咨商一次。洋税一案。臣接抚臣峻词诘问之咨。曾经密函婉复。兹特钞呈 御览。以明臣不敢有挟权市德之意。自此二案外。臣之公牍私函。在江西者极多。其中如有挟权市德措词失当者。请 旨饬下沈葆桢多钞数件进呈。傥蒙 皇上摘出指示。或有显过。臣固甘受谴罚。即有隐慝。臣亦必痛自惩艾。若臣返躬内省。则自觉对沈葆桢而无愧。即讯诸大廷质诸鬼神而无惭。而沈葆桢专尚客气。不顾情理。实有令人难堪者。臣亦不复能隐忍不言矣。臣处自闻截去江西厘金之信。各军人心皇皇。转相告语。大局实虞决裂。合无吁恳 天恩。饬谕江西厘金仍全归臣处经收。以竟将蒇之功。俟金陵克复之日。立即请 旨分成匀济。一面派拨重兵。回援江西。兼顾湖南。其金陵未克以前。除彭玉麟刘于浔孙昌国三军需饷五万有奇。循旧仍由江西厘金供支外。其江席两军万人。臣亦必于厘金项下竭力分拨。特不可遽改局面。动摇军心。致生功亏一篑之变。所有江西牙厘应归臣营缘由。恭折由驿驰奏。伏乞 圣鉴。
请派员督办粤厘疏同治元年
曾国藩
奏为遵 旨议覆。并请 钦派大员督办广东厘金。接济浙江安徽江苏三省军饷。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臣维东南寇氛。蔓延日久。皖南池宁二府。十室九空。人争相食。皖北庐凤等处。白骨蔽野。田地荒芜。苏浙两省。蹂躏亦复相类。生民之涂炭深矣。 圣主之忧劳极矣。为封疆将帅者。孰不思扫荡逋寇。一解倒悬。况臣膺兹艰巨。委任尤重。岂敢稍涉推诿。更分畛域。无如贼之占地太广。股数太多。臣之兵饷两绌。才智太短。受 命两年。至今无一兵达于苏境。图皖年余。迄无一旅进攻宁国。分内之事。不克自效。清夜以思。愧悚汗下。至浙江军事。左宗棠苦战衢严。独任其难。臣不克分兵往助。赵景贤困守湖州。坚贞世。臣不克设法往援。徒有兼辖之名。并无统筹之实。前此钦奉正月二十三日 谕旨。仍令臣节制四省。毋许再行固辞。本不敢哓哓渎奏。兹因御史朱潮奏请六七省兵事责成一人。臣既怀大名不祥之惧。弥触隐微抱疚之端。窃计苏杭安徽糜烂若此。以一人而办一省之贼。无论如何大才。如何竭力。但见其不足。不见其有余。况以臣之愚陋。承乏两江。时虞陨越。安能兼顾浙江。安能更及两湖福建。该御史朱潮所奏数省兵事责成一人之处。固无庸议。傥蒙 圣主鉴臣愚悃。并收回节制四省之 命。俾臣专力本职。稍释神魂之震惧。尤感 圣慈之曲尽矣。至朱潮所称四川广东协饷。派大员一人督催馈运等语。其事难以尽行。其议实有可采。上年侍郎宋晋五省会剿一疏。亦系兵饷通筹。与朱潮大致相同。臣查四川内患未平。本省支绌。自难协济外省。即将来蜀贼荡平。尚宜先协云南之饷。不能遽及江浙之远。惟广东最称殷富。财力为东南之冠。其地势亦宜供江浙之饷。天下之大利。除丁漕正赋外。约有四宗。曰海关。曰盐场。曰富户劝捐。曰市镇抽厘。他省或据其一。或据其二三。惟广东兼四者而有之。粤盐一宗。行于江西湖南者。浸灌淮南之引地。占夺江苏之大利。即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