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5-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清-甘韩-第551页

由学政保送至京归总理衙门录科于顺天乡试另行编额取中此例固未尝废也 中国上古神灵首出作君兼以作师故政教学术同原而一切艺事则专官掌之俾世其业今日泰西各艺虽圣人[复]生(复)亦必兼收而不废也若泰西前古并无哲后贤君故无政教可言耶稣崛起创教在彼中已为翘楚然其宗旨仅与回教相似尚远不及佛教兄【况】孔子乎西政之善乃由近数百年君臣上下同心考核而成西艺之精亦由近数百年智士通人磨砺精进而得全与其教无涉乃中国士人嗜西学者间或兼慕其教恶西教者辄又并斥其学皆由不知分别之故耳余旧岁曾以中西政教学术风俗异同得失命题兹再附着于此以谂时贤 以上各条所说乃大略之大略此外尚有理学词章两项他省书院亦列为专门兹所以不列者以非当务之急也夫理学出于宋儒不愧圣门德行之科士生今日但当师其立身行己之大端何暇空谈心性致类爿木【牀】上架爿木【牀】屋下架屋乎若词章不外骈体文古律赋诗词以歌颂功德润色承平言之今非所急若夫咏物怀人感时触事在作者自写性情固无关乎考课也 八股虽曰无用然尚说圣贤义理目尚可通于散文若骈文诗赋其无用更甚于八股惟散文为说理论事言情所不能外上焉者导源于经史诸子下焉者但须明白晓畅欲知体裁当取古文辞类纂读之奏议论辨尤为经世切要皆宜散体故不另立古文一门旧岁课试有以四六体为论者则大失策论取士之意也 本朝诸儒专精考据于前代钟鼎碑板蒐罗审辨不厌求详是为金石文字之学此学于经学小学史学均大有裨益惟与通今无涉故不列为专门其间有关于时务者如埃及古碑与古篆籀相似可见中国声教曾及于非洲近年南美洲复掘出华字碑尤足征中国早通美洲何愿船之说为有据而西人目为新世界者乃一偏之论也惜此等碑但得自传闻末由拓视为憾事耳 综以上所言要非读书不可天下之书不胜读而不必读之书亦甚多欲知别择当先求目录之书有志者于书目答问东西学书录必当家置一编至今日石印盛行卷帙愈繁者书价愈贱较同治以前仅十之二三生斯世而不购书不读书真虚生也 读书期于用世读书知也用世行也百人读书仕宦者不过数人其无虽无行政之权而不可不知其理况居乡治家亦非通达世务不可时务者当世之务也具众理必由于读书应万事必通夫世变明体达用之学有志者其勉旃
  新史学
第一章 中国之旧史学 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君羊治安有不进化者虽然我国兹学之盛如彼而其现象如此则又何也 今请举中国史学之派别表示之而略论之 第一 正史 甲官书 所谓二十四史是也 乙别史 如华峤后汉书习凿齿蜀汉春秋十六国春秋华阳国志元秘史等其实皆正史体也 第二 编年 如资治通监等是也 第三 纪事本末 甲通体 如通监纪事本末绎史等是也 乙别体 如平定某某方田各三案始末等是也 第四 政书 甲通体 如通典文献通考等是也 乙别体 如唐开元礼大清会典大清通礼等是也 丙小纪 如汉官仪等是也 第五 杂史 甲综纪 如国语战国策等是也 乙琐纪 如世说新语唐代丛书明季稗史等是也 丙诏令奏议 四库另列一门其实杂史耳 第六 传记 甲通体 如满汉名臣传国朝先正事略等是也 乙别体 如某帝实录某人年谱等是也 第七 地志 甲通体 如各省通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是也 乙别体 如纪行[等](乙)书是也 第八 学史 如明儒学案国朝汉学师承记等是也 第九 史论 甲理论 如史通文史通义等是也 乙事论 如历代史论读通监论等是也 丙杂论 如廿二史劄记十七史商榷等是也 第十 附庸 甲外史 如西域图考职方外纪等是也 乙考据 如禹贡图考等是也 丙注释 如裴松之三国志注等是也 都为十种二十二类 试一繙四库之书其汗牛充栋浩如火因【烟】海者非史学书居十六七乎上自太史公班孟坚下至毕秋帆赵瓯北以史家名者不下数百兹学之发达二千年于兹矣然而陈陈相因一邱之貉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而令兹学之功德普及于国民者何也吾推其病源有四端焉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其言似稍过当然按之作史者之精神其实际固不诬也吾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余又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昔人谓左传为相斫书岂惟左传若二十四史真可谓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虽以司马温公之贤其作通监亦不过以备君王之浏览其论语无一非忠告君主者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其大蔽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于是乎有所谓正统闰统之争论有所谓鼎革前后之笔法如欧阳之新五代史朱子之通监纲目等今日盗贼明日圣神甲也天命乙也僣逆正如君羊蛆啄矢争其甘苦狙公鉰狙辨其四三自欺欺人莫此为甚吾中国国家思想至今不能兴起者数千年之史家岂能辞其咎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