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皇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第880页

经帏、使得尽其论思启沃之忠其有巧言令色、便僻侧媚者、愿陛下速斥而远之、无得为善类之蠹、则左右前后、莫非正人、书所谓小木之臣、咸怀忠良、以旦夕承弼厥辟、此之谓也、 一学问之功。莫先于论辩。臣闻 太祖时。宋濂等讲经义从容赐坐。咨及时事。 太宗时。杨士奇等日造 扆前承 顾问。漏下十数刻始退。孝宗御 经筵。每有疑难。曲加延访。吏部尚书王恕至以 圣躬过劳为言。今 经筵讲读数行。俨然而退。情意略不相接。而望辅养之益。不亦难哉乞于进讲之际。 圣心有所疑者。无耻下问。或 宫中所看书史 所陈者圣意有未透彻处即 赐延访夫治乱存亡。备在史书。为万世人君鉴戒。今讲官讲治不讲乱讲存不讲亡人主何所儆省。乞 命讲官临文讲诵。无有隐讳。如汉文帝以崇俭守法听言宽征而治。成哀帝以溺酒色弃忠贤近便佞任外戚而亡。光武以崇儒纳谏而兴。桓灵以锢善类亲小人而替。隋炀帝以任刑罚拒忠谏兴土木穷征伐而烕。唐太宗以任德教纳忠谏息营建宽征徭而盛。玄宗初年任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则治。末年任李林甫杨国忠则乱。大要于一代之中。某君如何而治。某君如何而乱。一君之中。某事如何致治。某事如何致乱。下至闾阎艰难。生民疾苦。务令详究敷陈。使治乱存亡之迹。常触于目。儆于心。自然知所鉴戒。中庸所谓好问好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者。此之谓也。 一学问之功。莫贵于有恒。切见 孝宗皇帝御 经筵至十二月方纔传免近年率以十月传免。夫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日与圣贤相对。则道心常存。而鉴戒企慕之念自生。日与贤士相亲。则敬心常存。而规诲弼直之语时闻。即此心而充之。则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而合德 祖宗矣。今天时尚未甚寒。伏愿不必传免。或别于 便殿温和去处令讲官日逐进讲既得以调摄 圣躬。又得以辅养 圣德。使天下晓然知 陛下好学乐善崇儒重道之意。出于天性。非徒循故事崇虚文而巳。大学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之谓也。
  韦大理奏议(奏疏)
  韦商臣
  奏疏
  应诏陈言平大狱疏
  应 诏陈言平大狱疏【陈言平狱】
  臣惟古司刑官有士师、即今之大理是也、夫理也者。理其情之是非。罪之轻重而巳矣。有廷尉平。即今之评事是也。夫评也者。评其是非之当。轻重之宜而巳矣。古廷尉平专掌平决诏狱。故铨曹参注。必以才望清高。标格孤秀者署之臣之庸腐、愧非其人、而误蒙陛下之钦除者、则其职也、职在与闻刑狱、请得以狱之大者一一为 陛下评之、臣自授官以来、窃见以大礼事、羣臣伏 阙号泣以诤、触犯 圣怒、大臣调任者、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一人、其余以为首充军者学士丰熙等凡八人、决杖病创死者、编修汪思等凡十七人、以送迎忤使臣而拏问者、副使刘秉监知府罗玉等凡几人、以织造抗使臣而拏问者、布政马卿知府查仲道等凡几人、以失仪下狱者、御史叶奇主事蔡干前后凡五人、以京堂官为所属讦奏下狱者、御史任洛副使任忠凡二人、此皆 国家大狱。上干天象。下骇民俗。关系甚巨者也。臣不敢爱死、妄议以为伏 阙诸臣、狂直之罪、信有之矣、然其当宥者犹有三焉。葢虽巳往。情犹可推。其初不过欲 陛下持重 大宗。崇奉正统。为 宗庙社稷计至深且远。若诸为首者。又特以职衘在先。故名次亦先之耳。如本寺奏疏。虽左寺正毋德纯为之首。然臣在病中。犹署名焉。实微忠所不容巳也。彼岂能迫之使从耶。观此则其它可知矣。此当宥者一也。古昔圣王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今 陛下行孝。似先失廷臣之欢心。臣夙闻 献皇帝宽明仁圣。使其有灵。恐不能安其祭也。此当宥者二也。 先帝朝罪谪者。 陛下悉起而用之。天下至今以为美谈。今日贬黜者。安知后日无优恤之者乎。可谓正言无忌是 陛下自安其过。而逊其美以遗后人也。惟自今失之。自今复之。则天下万世。皆谓陛下前日之赫然怒者。犹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者也。今日之释然悟者。犹日月之更。人皆仰之者也。岂非圣明之盛事耶。此当宥者三也。臣愿 陛下大奋明断。凡去位远戍。悉复其官。不幸死者。悉录其子孙。庶几犹不失钦恤之意尔。以送迎及织造逮系诸臣、其疏戅之罪、容有之矣、然其当宥者犹有四焉。葢太监赖义以奉迎 神主、经过顺德地方、副使刘秉监等送迎馆谷、礼也、顾因驿逓之传报失悞、仓卒不及候迎、因院宇之规模相似、因循不及更易、其迹诚若可恶、然皆一时小过。所谓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者也。且不免窘辱于当时。拏问于今日。亦足以赎其罪矣。此当宥者一也。布政马卿等受藩宣之寄、为 陛下保障一方者、太监吴勋奉织造之 敕、或失安静之旨、故卿等少为钳制以安其民。是知有 陛下之民而不知有使臣也命使且然。则其它豪强不得以扰民可知矣为 陛下守土者皆若人也。天下何患其不治耶。此当宥者二也。刘秉监马卿等及赖义吴勋等。虽远近不同。均之臣子也。勋等一言。遂不辩其是非曲直。而钦等遽有拏问之辱。臣恐宣力四方者。莫不闻而解体也。此当宥者三也。 先帝朝内使四出。罕闻有此。今 陛下在上。顾反有之者。立言有体必当时畏权奸之故今日恃 陛下为甚厚而敬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