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御虏防边。本部今拟不尽事宜、听各该镇廵官作急计议、具奏定夺、如此、庶谋有预定事得先机、
山西类序【山西】
今鴈门宁武偏头三关。在太原北境。密迩虏地者也。鴈门之东北为云中。即今大同府。 朝廷于大同屯兵。命将镇守。固足为太原之屏蔽然虏自西北马邑而入则大同路远亦不能为之援正德九年。虏贼大举过鴈门。深入崞代。逼近晋城。大同诸路兵。应援不及。虏贼得利而出。正德十一年春。边臣奏报虏贼大营。移过河东威宁海子住牧。山西亦报瞭见境外烟火五十余里。琼窃料是岁秋。必又入寇。嘉靖年间亦多不繇宣大竟犯山右乃预为之备。既申严宣府大同之边备。复奏令山西严设守备。又奏请遣将出师。差大臣督饷。又奏调延绥兵马过河。于偏头关等处住札。又奏留廵抚官不必改调。又奏提宣府失事总兵官下狱。分布既已得宜人心又知警惧。是年十月。虏贼大举繇偏头关入寇。诸将合兵击杀。遂有镇西之捷。虏贼百余年来入寇。始遭此挫。亦足以少伸中国之威矣。
为急处边务事
为告领马匹事
△为急处边务事【山西军务】
看得提督三关都御史李金戊等、奏称提督军务右侍郎丁凤等、将三关游击将军张锜官军调赴大同听调杀贼、今虏贼渐移向西。仓卒乘虗。突入镇西岢岚等处。逼近省城。贻患非细。况三关兵马不多游兵已调大同截杀。本关兵马愈致单弱。乞要从长计议。调取延绥人马一二枝。分布老营堡等处紧要地方住札。及将游击张绮。仍回本关。恊同防守一节。切详三关游兵。原奉 钦依。非有十分紧急。不得调动远去。况近该提督军务右侍郎丁凤等、节报贼营渐移向西。则三关委系急当预备去处。及查延绥人马见巳调来延绥虽陕西属镇与山右相近故虏犯山右则调延绥为援但清水营止离偏头关一日之程中隔黄河止有渡船四只。倘遇有警摆渡不及不惟缓不及事。抑恐被虏邀击其半。深为不便。合无本部移咨侍郎丁凤会同监督太监等官、将张绮官军发回本关防守、仍令延绥差来奏事人、马上赍文回交与王勋、将原调人马过河。在于偏头关等处。随宜驻札。相机截杀。事宁各照原拟施行。
△为告领马匹事【马匹】
看得山西镇廵等官都御史张禬等、奏称见在官军一万五千余员名、止有见在马四千八百余匹、奏要于太仆寺见在寄养马内量拨四五千匹一节、查得太仆寺见在寄养马数少、及查前项正德九年、山西三关有给银买马事例、合无本部于太仆寺收贮马价银两、动支三万两、押运前去、仍行廵抚都御史会同镇守等官、从长计议或选委能干官员。于出产地方收买。或给与缺马官军。自行收买。务在处置得宜。毋致亏官损军。所买马匹。务须经由兵备副使逐一验看堪中。转送山西行太仆寺印烙。给军骑操。如有高台价值。侵克官价情弊。依律究问。和买马匹不致坐派科扰军民方为两便不许分派州县逼民包赔事完之日。将买过马匹毛齿给过官军姓名。并用过银两数目。备细造册送部查考。及看得奏称马队步队官军、委难通融调拨一节、臣等议得边关官军杀贼。人人有马。委的便于驰骤。但欲令军自养。多无空地可牧。欲官为支给。又无民草可供。所以往年召商买草。生弊百端。逼军赔补。为害滋甚。山西三关在大同之南颇有山险可据山险宜用步不利用骑亦古法也况古人防边多有以步战取胜者近年都御史孟春在宣府。列步阵以却虏。去年总兵官王勋在应州。督军下马步战。始能固守营垒。不为贼所蹂兰。若谓马队步队。难以通融调拨。恐未喻本部建议之意亦未知本边不习步战之弊也合无再行都御史张禬等、从长计议、其欲传报声息。或追逐势小达贼去处。多设马军。于虏众必繇。可以遏截阻剉贼锋去处。多设步军。务使奇正相倚。战守并用。以保万全不必专恃马力以求必胜其有马官军。官立草场以便夏秋牧放。预处草料以待冬春支给。务使马无倒死。不频奏讨。期为得策。 得旨俱依拟行
皇明经世编卷之一百九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百十
华亭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凤彩圣期选辑
单恂质生参阅
王晋溪本兵敷奏二
王琼
陕西延宁类序
陕西甘肃类序
四川类序
南贑类序
陕西延宁类序【陕西】
延宁者。延绥宁夏二镇也延绥云者。延安府绥德州也。绥德在秦时为上郡。历汉隋唐皆为边镇。宋初没于西夏。元平章孔兴据守。 国朝洪武二年。平定陕西。孔兴北遁。设绥德卫屯兵数万守之。分拨绥德卫千户刘宠屯治榆林。正统中。命都督王祯镇守延绥。始议筑榆林城。及沿边十八寨。移镇于彼。成化七年。置榆林卫。八年。都御史余子俊开广榆林城垣。增置三十六营堡。宁夏即古朔方地。历汉隋唐皆为郡县。宋赵元昊据之。称西夏。与宋延庆熙河分界。元置行省。国初弃其地。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立宁夏等五卫。后命将镇守。尝考之汉文帝时。匈奴寇上郡云中。诏将军周亚夫等。屯兵近郊以备之。未尝穷兵远讨也。武帝时匈奴连年入寇。屡遣卫青等击之远遁。然兵退复入寇。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