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归巢、仍间离其伪帅、豊行长清正等、于是群倭势穷胆破、委于前月十九等日、络绎王京而南、今巳行过四五百里、节经廵抚经略等官、塘报皆同、而该部亦巳据之 上闻矣、但昨日又得一报、谓倭虽巳尽数发行、而在路每人徒步担五斗之粮、其行甚迟。日不勾四五十里。又闻自王京至釜山。半路之间。却又停止。此必其真遁也创建土城。塞栅。为久居之计。不知其意何为道远信稀、臣等无凭臆决、然大约不过三端、其一则因入海无船。故暂住傍山一带之地。以便伐木造船。毕后过暑而行。其二则因关白在对马岛。或尚未禀命。不敢轻归。或已经禀命。被其中止。皆不可知。其三则又闻朝鲜人积受荼毒。欲乘此远归。饥乏之际。追袭报仇。臣等窃料倭中必有耳目。因知此信。所以欲行复止。立寨自防。此语斩断凡此皆不与中国之事迟速进止。难于取必。乃臣等独忧我兵怵于浮议。昧于大体。有如见利而动。亦为朝鲜人所为。则不惟自亏大信。其曲在我。抑恐远追穷寇。全胜难期。巳经节次贻书经略阻之。想此时巳到彼中。或可及止也。辄因下问备细陈荅、以宽 圣怀、再惟兵家进退、每决机呼吸之间。今该部见有议撤。召募南兵。及处分缅夷事情。皆关系军机紧急之务。若臣等票拟。未当 圣心。不妨随意转改。若别无商量。乞即赐发下。以定边计。以安人心。伏惟 圣明裁断施行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九十四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九十五
华亭徐孚远闇公 夏允彝瑗公 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选辑
宋存标子建参阅
王文肃公文集二(疏 书)
王锡爵
疏
请处降倭疏
请减免织造钱粮疏
劝请赈济疏
请宽督办香草疏
请处降倭疏【降倭处置】
题近该朝鲜解到降倭二十名、臣等昨相约会于射所、同九卿等官面审其情、臣等每亲问之、据通官逐句传报云、倭寇有十万是真、前被我兵在平壤等处杀去二万余、尚有五六万、见在釜山停住、又问其何以不去、倭酋关白尚在否、荅云、彼众不知、只闻关白之子已死、又问何以归降、荅云、彼畏中国兵威、欲来报效求用、又问其此来诸人归降、莫为倭奴作奸细否、荅云、并不敢怀此心、臣等再三研审、委无别情、随与兵部尚书石星商议、今此降倭、俱系壮丁、宜并前八十四名、俱发送宣大蓟镇、各边收养、以备御虏之用、臣等切见自有倭变以来、有言朝鲜之救、为舍巳之田、芸人之田者、有言倭本无多、不足虑者、有言倭三四十万者、总之道路隔远、传闻不的、故众言淆乱徒惑观听、今此番降倭解审前来、详问明白、可见倭奴本情、实欲占朝鲜。以窥中国救属国实所以自救善守者守之门户也中国兵之救朝鲜实所以自救非得巳也其倭众之多少。总不如所闻之言。要之屡败之后。其气巳衰。不足为深虑。但昨又见经略宋应昌塘报云、倭将行长。巳去复来。随而攻剠全罗道。则夷情尚不可测耳。臣等与本兵商议。行令宋应昌、李提督、严整兵马、防扼要害。储蓄粮刍。为相持之计。彼日日久乏食。自然遁去。务保万全。决不敢遗皇上东顾之忧。伏望 圣心宽慰。
请减免织造钱粮疏【减免织造】
该昨文书官杜茂、口传 圣旨、苏杭织造钱粮、拖欠数多、有司何不催征、臣等当即将该地方、连岁灾伤、民间困苦、有司催办不前之状、略节、向杜茂口陈、令其据此回奏、犹恐未确、谨再沥危诚、备诉 皇上之前、臣等谨按江南财赋、甲于天下、相传国初时 太祖高皇帝、因愤百姓为张士诚固守、抗拒天兵贼平之日、遂将富民租簿、定为粮额、累朝二百年来、头绪转多、如王府粮。练兵银之类。但有加泒。并无宽减连年以来。虽因水旱频仍。每下蠲缓之令。而蠲租止于存留。巳属虗名。缓征并于别年。反滋扰累。此小民之所以贫苦无聊。痛心疾首而嗷嗷思乱也。然外乱不生。则内乱或可潜弭。江北稍熟。则江南尚可息肩。今狡倭窥境。剥肤将及。以至沿海地方。无地不增兵。无兵不添饷。其势不得不取足于民而徐扬之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其势又不得不取偿于江南。此如一丝之系锺鼎。其危且急何如者。若不及今将养。有如外倭内盗。乘间而交发。其巨万供亿之费。更将于何取之。 朝廷虽有粟如山。有金如泉。一时不能救饥民之命。满骄兵之腹。其祸葢不可胜讳者。何况今日太仓钱粮。出数倍于入数。如都御史禇铁所开。更有上下极穷之会。京边交困之秋。而可不早留此孑遗之民命。以为缓急支持之计乎。皇上未见其形。请察其影。抚臣朱鸿谟代刘应麒催征者也。科臣王德完。以应麒催征为是者也。今缓征之疏。且一上而再上矣。彼岂其任怨于始。而市恩于终。葢实有万分不得巳。疾痛惨怛。不得不仰而呼 天耳。大抵方今国患。在于民穷。民穷由于财尽。其始也有司犹可以棰楚之威。行于小民。抚按犹可以参罚之令。行于有司。切中今日情事今民至困而棰楚无所加则有司之技巳穷有司穷而奉行不能前则抚按之技亦穷至于抚按穷而 诏令格而不行则部院之技亦穷矣然漕粮金花之类。原系紧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