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此事、何从禁革、此则臣等可无论也、盖议者徒见前人之弊习。而并欲防后人之将来。不知专擅在人。不在于法。择人以守法则可。因人而废法则不可。假令臣等居位食禄、事事皆委之不知、岂不安逸、然 祖宗建立阁臣之意谓何、臣等受 皇上高厚之恩谓何、而推诿自便、即万死何以塞责、臣等实不敢避形迹、而有所不尽其心、故毕陈其愚如此、
书
答萧岳峰
答于存素
答叶台山相公一
答叶台山相公二
答萧岳峰
近时后生足不至边塞。耳不闻金鼓。而专言战鬪之事。欲尽罢诸边贡市。一意用兵。此可以莽莽举事耶。鄙意谓虏王市赏停革。足以正中国之体而各部贡市如旧。聊以羁外夷之心然后可以专意西邮。图创西虏。而言者巳露章见诋。且诬以受贿矣。此亦听于公论不敢多辨。但恨国事纷纭。终为此辈所坏耳。
答于存素
此时当国家豊裕之日三叛巳服谓北虏亦可以有功故有纷纷之说西镇之事。议者纷纷。皆欲尽罢贡市。而与虏战。公试观今日九边兵力何如。粮饷何如。将领何如。一处犹可支持。一二虏酋。犹可与角胜。若诸边猬毛而起何以御之宣大密迩陵京。一有警报。畿内骚动矣。鄙意见小疏中。盖欲安置他虏而处西虏。使吾有必胜之等。乃为万全。非任虏纵横而不之问也。言者遂借此见攻。至诬以赃私。岂不冤哉。经略公行已选带宣大骁将锐卒。粮饷就彼支办。其请银二万。乃随军之赏耳。兵部已发过马价四十余万。而西镇设处粮艹。又在外。语云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用兵岂易乎。其疏中迎送廪给从省。盖因 上有传谕。命之省约故也。总之兵难遥度。胜在未战。若但以舌击贼。大言不惭。亦何益矣。
答叶台山相公一
近时事体。与往时大相悬绝。阁中开导斡旋。止凭揭帖。往时或奉御札。或令文书房口答。无中寝者。今答者什之二三。寝者什之七八。此一难也。往时六卿皆备。事体每相商确。皆得与闻。今疏上报可。绝无违驳。遂至不相关涉。此二难也。一时风尚。率先气节。少年喜事。是时台省实多虚论非文定私言也口语纷纭。前倡后随。党同伐异。狥之则不可胜从违之则便相仄目。此三难也。然其要则在 主上。一有转移。便能改观易听矣兹其时矣。昔人有言至诚以感动之。尽力以维持之。此不易之定论。唯公与同事诸公。恊心共济。太平可翘足而须者。衰朽闇劣、爱莫能助也。
答叶台山相公二
又
方今 国事艰危。人情险诐。 主上凝旒塞纩。端居众穆之中。而众论愈嚣。群情愈涣。当论始于此时耶少年阴有所推戴以树私交。而阳有所诋排以淆公是。上下否鬲。中外聧携。自古国家未有如此而能久安长治者。公以诚心直道。正论昌言。百计调停。万分匡救。故能弥缝主阙。系属人心。使贤者有所依止帚。而不肖者犹知忌惮。此为国家倚重不啻鼎吕。而奈何恳恳求去也。仆老惫无识。然窃窥盛意。欲以感动 上心。为纳牖解弦之地。真可谓苦心极矣。然愿公无坚去心。随机而应之。以待天心之默佑。 圣意之转圜可也。别谕止帚柄六曹。夫阁臣之参机密。自永乐以来。二百余年。天下之政出于一。自古记之矣。所贵择人而任之。 主上虚巳而听之。唐德宗使宰相共理钱谷李泌以为此一吏之任非大臣之事也自可兴化致理。若使六曹各司其事。则意见纷出。事权涣散。其埶必不能安。此亦公有激而言。非仆所知也。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八十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八十一
华亭徐孚远闇公 宋征璧尚木 陈子龙卧子 何刚悫人选辑
徐凤彩圣期参阅
申文定公集二(序 记)
申时行
序
赠抚台周公
召对录序
纶扉笥草序
赠抚台周公【奏绩】
大中丞抚台周公之及再考、而以最绩闻于朝也、余既以四郡守丞之请、业有赠言、而吾乡之缙绅大夫、谓公临镇郡中、吾曹在宇下、目接公之厝注而身被其泽、默而息乎、非情也、则以余备糠粃而属词焉、葢舆人之诵。以公之才猷德望。踵美于文襄。其得民之深。接迹于文襄。若天之有私于吴人者。余故采而述之。乃其时之所值。势之所乘。以后方前而有难易之论亦此等文恒格则公尤处其难。比于文襄。功齐而力倍者。犹未之及也。余请毕其说、当 宣英之朝。江南久离汤火而安锄镈。罔疏而民富。年谷屡登。不覩兵革。葢家有囷积。里有灌输。公庾有红腐也而文襄乃得以其财力之羡。从事于沟塍甽浍津梁陂障之间。为民兴百世之利。又请蠲重额之逋。为民除百世之害。当是时庙堂急民。而尤以财赋根本急江南之民。文襄之奏便宜朝入而夕报可上不虞掣肘下不忧蹙頞时势参合而泽易流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也乃今之江南。视畴曩径庭矣。自岛夷为难。列营置戍。仰食县官。而馈饷日增。水旱疾疫。相踵为灾。而逋税日积。大农之檄。趾相错于途。有司数被谴让。中涓奉诏。复以额外榷商。而征敛日益烦。亡赖不逞之徒。抉关胠箧。乘间而起而盗日益充斥。葢闾阎阡陌之间。不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