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不见慝。故夫三代非无史也。周衰天子之史不在周。而寄于齐晋之盟主。盟主衰而又分寄于列国。国自为史。人自为笔。至秦务师吏斥百家。而史亦随火矣。五帝之事。若有若无。三王之事。若存若亡。则非史之也。祖龙为之也。执事试进操觚之士。而质之史。其论三代有不尊称尚书者乎。然自舜禹汤武及桀纣而外。有能举少康武丁太康孔甲之详以复者否。周之季有不尊称春秋者乎。然自桓文而上。有能举宣平共和之详者否。二汉而下。有不稗官晋。齐谐六代。期期唐书。芜宋史。而夷秽辽金元三氏者乎。然一展卷而千六百年之人若新。而其迹若胪列也。则是史之存与不存也。愚非谓晋氏六季唐宋而下之能史也。谓治史之有地也。凡天下之言史者有二。家。其编年者居其一。而左氏为最。纪传者居其一。而司马氏为最。左氏之始末在事。而司马氏之始末在人。重在事。则束于事。而不能旁及人。苦于略而不徧。重在人。则束于人。其事不能无重出而互见苦于繁而不能竟故法左以备一时之览而法司马以成一代之业可相有而不可偏废者也自汉孝献帝命荀悦约略班史之文而用左法。凡三十篇曰汉纪。而袁宏复为东汉纪。亦三十篇。其文辞华实略相当。后世颇称述焉。而其它如张璠孙盛于宝徐贾裴子野吴均何之元王邵柳芳崔龟从之流。曰春秋。曰纪。曰略。曰志。曰历。大约又因二纪而为书。执事谓寥寥者非也。特其书多散佚不传耳。继司马而盛者。则无如班氏。而范晔之后汉。陈寿之三国。亦其亚焉。大约如司马而小变其凡例。或不能备表志如寿耳。自是而后以人主之命撰者。则房玄龄等之于晋。沈约之于宋。萧子显之于南齐。姚思廉之于梁陈。魏收之于魏。令狐德芬等之于周。魏征等之于隋。刘煦等及欧阳修宋祁之前后于唐。卢多逊等之于五代。欧阳玄等之于宋辽金是也。其自撰者。则伏忌刘珍蔡邕之为东观记。谢承之为书。华峤之为典。张勃之为录。何法盛之为说。崔鸿之为十六国春秋何承天徐衍之为宋。邓彦海之为代。李百药之为北齐是也欧阳修纪新唐。而刘煦寝志五代而卢多逊废。则或以其文哉。述左氏者。宋涑水司马光氏。故好为史。而当熙丰之际。不胜其爱君之念。纂资治通鉴以上之。起周威烈而迄后周世宗。于治体无所系。则宁削正史而不书。有所禆。则旁采异书而不废。虽其繁简不能超时而自为法。然世主称良焉。夫 明兴其治统政化人才卓然越百世、而于史抑何湮略弗振也、夫金匮石室之閟、度非草茅所与闻、然往往传之荐绅云、革除靖难之际。其笔不能无曲与讳也。输欵而美其知义。抗节而诬其乞哀。乃至 英宪孝之际。秉如椽者。陈庐陵刘博野焦泌阳之辈。往往鸱张其臆。刘忠宣辈皆遭其贬议然世卒弗信也一人而代各贤否。一事而人各是非。甚或责阙供于仁孝之里。诋掠金于戡定之臣。将何所取衷哉。野史亡虑数十百家。其在 朝者。修郄而灭其公是。逞巳而欺其独非、在野者。剽一时之耳而遂为目。信它人之舌而用为笔。则又不可信也。即世系迁转尚有讹者家乘稍具生卒世系迁转履历而已。要之罔非谀墓者。改事之非而称是。略人之美而归巳。则又不可信也。愚故不自量。辄因执事之问而有请。夫班氏修其父业。而仇者以私史问之。乃章帝益出秘书给笔札于兰台之署。而俾续成史。以献帝之世。天下日寻干戈。而犹能命荀悦修汉纪。况于今 圣天子秉 睿喆。履 昌运。日以 文教揆海内而公卿大夫熟于坟典丘索之业者哉。有如一旦悉出金匮石室之閟。而录其副以授夫载笔之臣。而益以郡国志记。及向所云野史家乘之可采者。使公平该博之士。持衡其是非。而尔雅遒古之才。藻润其辞事。会典之所辑。星官之所职。六尚书之故牍。可以书。可以志。可以表。而我明一代之业。当无逊于西京矣。其事体稍重大。而有益于治道者。今亦有宋元通鉴然亦何能比涑水氏哉或起自赵宋而至先朝。用左氏之体。而达涑水氏之忠。征益以文而严刈其杂。合所谓通鉴者而上之。观诸儒得进读于燕闲。而 黻座之表。回 清瞩于乙夜。其为益非浅尠也。或谓众力易就也。然见错而辞不驯。独为不易也。然志专而体不杂。故夫左氏司马班氏寿与晔也。非晋唐与宋之可儗也。欧阳氏史五代而传。史新唐而不传。无他。众力与独之异也。夫所谓独者。执事母亦难其人乎。愚以天下大矣。不敢逆缩焉。而谓无人。愚故尚欲法司马氏。而窃意其于帝纪孔氏之文。训故尚书家语而节略之。以为不称。又生不遇遇左氏传。故其叙春秋诸世家舛忽而不详。好自发其意故于刺客游侠货殖伎、幸之伦。徧采而不忍斥。有能删节其凡例。自羲黄而下。迨于今为一家言。以藏之名山大川。愚且愿为之执鞭。而终其身也。执事母以为迂否。
先生有云。司马氏而复生也。不能为史记矣。以所采取之不若古也。诚然哉。然简洁而详明。无枝言。无晦事。弇州其庶几乎。惜哉其未之成书也。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三十五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三十六
华亭宋征璧尚木 陈子龙卧子 徐孚远闇公 周立勋勒卣选辑
杜延祁清宰参阅
刘侍御集(杂着) 王奉常集(策)
刘侍御集(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