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	据淸道光阮氏本景印	清 阮元
012	初编	集部	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补编一卷	据淸同治本景印	清 恽敬
013	初编	集部	定盫文集三卷续集四卷补五卷	据吴氏本景印	清 龚自珍
014	初编	集部	定盫文集补编四卷	据淸朱氏本景印	清 龚自珍
015	初编	集部	茗柯文初编一卷二编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	据淸同治八年本景印	清 张惠言
016	初编	集部	茗柯文补编二卷外编二卷	据淸道光陈善本景印	清 张惠言
017	初编	集部	曾文正公诗集三卷文集三卷	据淸同治本景印	清 曾国藩
018	续编	史部	嘉庆重修一统志五百六十卷	据进呈钞本景印	敕撰
019	续编	史部	嘉庆重修一统志索引	据进呈钞本景	敕撰
《四部丛刋》与《四库全书》书目对照
  《四库全书》版本主要是敕撰本、内府本、各省采进本、私人进献本、通行本及《永 乐 大 典》本。虽广博而不精良加之删削或禁毁使其失真。《四库全书》版本在《四库提要》中略提一二但并无版本出处具体说明。《四部丛刊》之版本得益于张元济先生改定书目,反复严选,原版景印。收入《四库全书》未收之精品书目,汇萃名藏古籍,至此所得善本甚多。以下资料以《四部丛刊》477种书目为主与《四库全书》全部书目对照。对照表中《四库全书》书目空白处为《四库全书》未收入书目。
1.	书名相同者共计:245种 。占百分之51.36 例:《六臣注文选》等 
2.	同书不同名者 共计:143种 占百分之29.99例:《四部丛刊》称做《汲冢周书》而《四库全书》称做《逸周书》。 
3.	《四库全书》未收录的书目 共计:89种 占百分之18.65例:《四部丛刊》中 的《罪惟录》《曾文正公诗集》等。
《四部丛刋》与《四库全书》书目对照
ID	四部丛刋	版本	编次	类别	四库全书
001	周易九卷附略例一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周易注——周易略例
002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尚书十三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尚书注疏
003	毛诗二十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毛诗注疏三十卷
004	周礼十二卷	据明翻宋岳氏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
005	仪礼十七卷	据明徐氏翻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仪礼注疏
006	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礼记注书六十三卷
007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附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左传杜林合注(附:春秋二十国年表)
008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	据宋建安余氏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春秋公羊传二十八卷
009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	据宋建安余氏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十卷
010	孝经一卷	据景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孝经九卷
011	论语十卷	据日本正平本景印	初编	经部	论语集解义疏
012	孟子十四卷	据宋大字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孟子注疏
013	尔雅三卷附音释三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尔雅注疏十一卷
014	京氏易传三卷	据明天一阁本景印	初编	经部	京氏易传
015	尚书大传五卷附序录一卷辨讹一卷	据陈氏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尚书大传
016	诗外传十卷	据明沈氏野竹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韩诗外传
017	大戴礼记十三卷	据明袁氏嘉趣堂本景印	初编	经部	大戴礼记
018	春秋繁露十七卷	据武英殿聚珍版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春秋繁露
019	经典释文三十卷附校勘记三卷	据通志堂经解本景印	初编	经部	经典释文
020	方言十三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方言
021	释名八卷	据明翻宋书棚本景印	初编	经部	释名
022	说文解字十五卷	据北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说文解字
023	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说文解字系传
024	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	据元本景印	初编	经部	重修玉篇
025	广韵五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经部	重修广韵
026	竹书纪年二卷	据明天一阁本景印	初编	史部	竹书纪年
027	前汉纪三十卷	据明翻宋本景印	初编	史部	前汉纪
028	后汉纪三十卷	据明翻宋本景印	初编	史部	后汉纪
029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史部	资治通鉴
030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	据宋本景印	初编	史部	资治通鉴考异
031	资治通鉴目录	据北宋本景印	初编	史部	资治通鉴目录
032	司马温公稽古录二十卷	据明本景印	初编	史部	稽古录
033	资治通鉴外纪十卷	据明本景印	初编	史部	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