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道学传》并入《儒林》。《元史释老传》并入《方技》。《唐书》、《明史》《公主传》附缀宗室。庶各核其实,无致多岐。一曰未备者增修。如《唐书》之《奸臣》、《叛臣》、《逆臣传》,《明史》之《阉党》、《流贼》、《土司传》,皆诸史所无,而其目实不可易。今考核事体,亦分立此门。又孔氏世系封爵《明史》附入《儒林传》。今则从郑氏原书《孔子列传》例,补立《孔氏后传》。至於五朝国史,以贰臣别为《列传》,新出圣裁。於旌别淑慝之中,寓扶植纲常之意。允昭褒贬之至公,实为古今之通义。今亦格遵彝训,於前代别立此门,以昭彰瘅。较诸原书体例,实详且核焉。《二十略》中,变其例者亦有三。一为《艺文略》。郑氏但列卷数书名。今各补撰人名氏爵里。一为《图谱略》。
郑氏原以《索象》、《原学》、《明用》三篇辨其源流。又以《记有》、《记无》二篇考其存佚。今删除诸名,别以《经学》、《天文》、《地理》、《世系》、《兵刑》、《食货》、《算术》、《儒学》、《医药》为子目。一为《昆虫草木略》。所记动植之类,不比文章典制,有时代可分。考郑氏原书,惟以所撰《诗名物志》、《尔雅补注》、《本草外类》约而成编。如百蔬未列瓠匏,九穀不收麰麦,释鱼则存鳣遗鲔,释兽则有虎无貔,混葍々於琼茅之葍,合芸薹於夫须之台,舛漏不一而足。今惟於未载者补其阙遗,已载者正其讹误。至其炼石煮丹之类,事涉迂怪,则概不续增。盖虽同一传而条理倍为分明,虽同一略而考证益为精核。斯由於仰承睿鉴,得所折衷,与郑氏之徒为大言,固迥然异矣。
△《历代史表》五十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是编以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惟《新唐书》有表,馀皆阙如,故各为补撰。宗《史记》、《前汉书》之例,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宗《新唐书》之例,作《方镇年表》、《诸镇年表》。其《宦者侯表》、《大事年表》,则斯同自创之例也。其书自正史本纪、志、传以外,参考《唐六典》、《通典》、《通志》、《通鉴》、《册府元龟》诸书,及各家杂史。次第汇载,使列朝掌故,端绪厘然,於史学殊为有助。考自宋以前,唯《后汉书》有熊方所补《年表》。他如郑樵《通志》,《年谱》仅记一朝大事及正闰始末,其於诸王将相公卿大臣兴废拜罢之由,率略而不书。近人作《十六国年表》,亦多舛漏。其网罗繁富,类聚区分,均不及斯同此书之赅备。惟《晋书》既补《功臣世表》,则历代皆所当补。十六国如成、赵、燕、秦既有《将相大臣年表》,则十国如南唐、南汉、北汉、闽、蜀不当独阙。又魏将相大臣中,不载上大将军。五代《诸王世表》独阙后汉,注谓后汉子弟未尝封王。然考承训追封魏王、承勋追封陈王,与后周郯、杞、越、吴诸王事同一例,何以独削而不登。是皆其偶有脱略者。然核其大体,则精密者居多,亦所谓过一而功十者矣。
△《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姚之骃撰。之骃,字鲁斯,钱塘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搜辑《后汉书》之不传於今者八家。凡《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璠《后汉记》、华峤《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各一卷,司马彪《续汉书》四卷。刘知几《史通》称范蔚宗所采,凡编年四族、纪传五家。今袁宏《书》尚有传本,故止於八也。其捃拾细琐,用力颇勤,惟不著所出之书,使读者无从考证,是其所短。至司马彪《书》虽佚,而章怀太子尝取其十《志》以补范《书》之遗,今《后汉书》内刘昭所著即彪之《书》,而之骃不究源流,谓之范《志》,乃别采他书之引司马《志》者录之。
字句相同,曾莫之悟,其谬实为最甚。然洪迈博极群书,而所作《容斋随笔》,亦以司马《志》为范《志》,则其误有所承矣。至《东观汉记》,核以《永乐大典》所载,较之骃所录,十尚多其五六。盖秘府珍藏,非草茅之士所能睹,亦不能以疏漏咎之骃也。
△《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陈厚耀撰。厚耀有《春秋长历》,已著录。是编采群书所载与《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有异同者,分国编次,以备考证,亦间为辨定。又取《史记》《十二诸侯表》、《六国年表》合而联之,为《通表》二卷。其谐谈琐记、神仙艺术,无关体要,难以年次者,别为《摭遗》一卷,以附於后。其《通表》排比详明,颇有条理。《异辞》以切实可据者为正文,而百家小说悠谬荒唐之论皆降一格,附於下。亦颇有体例。虽其间真赝杂糅,如《庄》、《列》之寓言,《亢仓子》之伪书,皆见采录,未免稍失裁断。而采摭浩繁,用力可称勤至。又所引诸书,多著明某篇某卷,盖仿李涪《刊误》、程大昌《演繁露》之例。令观者易於检核,亦无明人杜撰炫博之弊。盖马骕《绎史》用袁枢纪事本末体,厚耀是书则用齐履谦《诸国统记》体。而骕书兼采《三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