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集》四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张栻撰。栻字敬夫,广汉人。丞相浚之子。以荫补官。孝宗时历左司员外郎,除秘阁修撰,终於荆湖北路安抚使。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栻殁之后,其弟杓裒其故稿四巨编,属朱子论定。朱子又访得四方学者所传数十篇,益以平日往还书疏,编次缮写。未及蒇事,而已有刻其别本流传者。朱子以所刻之本多早年未定之论,而末年谈经论事,发明道要之语,反多所佚遗。乃取前所蒐辑,参互相校,断以栻晚岁之学,定为四十四卷,并详述所以改编之故,弁於书首。
即今所传淳熙甲辰本也。栻与朱子交最善,集中《与朱子书》凡七十有三首,又有《答问》四篇。其间论辨龂龂,不少假借。如第二札则致疑於辞受之间。第三札辨墓祭、中元祭。第四札辨《太极图说注》。第五、六、七札辨《中庸注》。
第八札辨《游酢祠记》。第十札规朱子言语少和平。第十一札论社仓之弊,责以偏袒王安石。第十五札辨胡氏所传《二程集》不必追改,戒以平心易气。第二十一札辨论仁之说有流弊。第四十四札论山中诸诗,语未和平。第四十九札论《易说》未安,是从来许多意思未能放下。第五十四札规以信阴阳家言,择葬地。与胡季随第五札又论朱子所编《名臣言行录》未精细。朱子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忤。
又栻学问渊源,本出胡弘。而与朱子第二十八札谓胡寅《读史管见》病败不可言,其中有好处,亦无完篇。又第五十三札谓胡安国《春秋传》其间多有合商量处。
朱子亦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嫌。足以见醇儒心术,光明洞达,无一毫党同伐异之私。后人执门户之见,一字一句,无不回护,殊失朱子之本意。至朱子作张浚墓志,本据栻所作行状,故多溢美,语录载之甚明。而编定是集,乃削去浚行状不载,亦足见不以朋友之私,害是非之公矣。论张浚者,往往遗议於朱子,盖未核是集也。刘昌诗《芦浦笔记》驳栻《尧庙歌》,指尧庙在桂林,失於附会。其歌今在集中,盖取其尊崇帝德,而略其事实。昌诗又录栻《悫斋铭》称栻奉其父命为其弟杓作,本集不载。检之良然。然栻集即杓所辑,不应反漏。考高斯得《耻堂存稿》有《南轩永州诸诗跋》曰:“刘禹锡编《柳子厚集》,断至永州以后,少作不录一篇。南轩先生永州所题三亭陆山诸诗,时方二十馀岁,兴寄已落落穆穆如此。然求之集中,则咸无焉,岂编次者以柳集之法裁之乎!然则栻集外诗文皆朱子删其少作,非偶佚矣。
△《勉斋集》四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黄幹撰。幹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人。少受业於朱子,朱子以女妻之。宁宗朝,补将仕郎。历知汉阳军、安庆府。以主管亳州明道宫致仕。卒谥文肃。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集讲义经说三卷、杂文三十六卷、诗一卷。杂文凡守郡公移案牍之辞皆在焉。据其卷目,与《宋史艺文志》相合,盖犹原本也。昔朱子作竹林精舍成,尝遗幹书,有“他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席”之语。幹亦能坚守师说,始终不贰。然林栗与朱子论《易》不合,至构衅攻击,朱门弟子有欲火栗之书者。幹祭栗文,独能不没其所长。可谓绝无门户之见。又史称幹在安庆府筑城,部署有方,民不劳而事集。及金兵大至,淮东西震恐,独安庆按堵如故。
又在制置李珏幕中,力以军政不修,边备废弛为言。珏不能用。厥后光、黄继失,卒如其言。尤非朱学末流空谈心性者可比。亦足见洛、闽设教之初,尚具有实际,不徒以峨冠博带,刻画圣贤矣。其文章大致质直,不事雕饰。虽笔力未为挺拔,而气体醇实,要不失为儒者之言焉。
△《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陈淳撰。淳有《北溪字义》,已著录。其生平不以文章名,故其诗其文皆如语录。然淳於朱门弟子之中,最为笃实。故发为文章,亦多质朴真挚,无所修饰。元王环翁序以为“读其文者,当如布帛菽粟,可以济乎人之饥寒。苟律以古文律度,联篇累牍,风形露状,能切日用乎否”云云。是虽矫枉过直之词,要之儒家实有此一派,不能废也。又淳以朱子终身与陆九渊如水火,故生平大旨,在於力申儒、释之辨,以针砭金谿一派之失。集中如《道学体统》等四篇,《似道》、《似学》二辨,皆在严陵时所作。反覆诘辨,务阐明鹅湖会讲之绪论。亦可谓坚守师传,不失尺寸者矣。集为其子榘所编。末有外集一卷,载奠祭文、志铭、叙述五篇,亦榘所辑附。淳祐戊辰郡倅薛季良为鋟版龙溪书院,岁久散佚。元至元乙亥、明弘治庚戌,又两经翻刻。今所传者,盖犹弘治本云。
△《山房集》九卷(永乐大典本)
宋周南撰。南字南仲,吴郡人。淳熙庚戌登甲科。官至秘书省正字。再以荐入词馆,皆不久罢去。遂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终焉。《艺文志》有周南《山房集》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卷目多寡迥异。今检《永乐大典》所载,有《题山房集》者,亦有《题山房后稿》者,与陈氏著录之本合。知《宋志》五卷之目,乃传写脱讹,不足据也。惟计《永乐大典》所录,篇帙无几,当由删薙太甚,故佚去者多。今但就其存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