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31-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第505页

事务繁剧,难以省罢处,令转运司存留。”崇宁二年,宰臣蔡京言:“熙宁之初,修水土之政,行市易之法,兴山泽之利,皆王政之大。请县并置丞一员,以掌其事(《国史外补》云:县丞昔大邑有之,至是不以邑之大小,皆得置丞,使主管常平、坑冶、农田、水利)。”大观三年,诏:“昨增置县丞内,除旧额及万户以上县令委是事务繁冗,并虽非万户实有山泽、坑冶之利可以兴修去处,依旧存户外,馀皆减罢。”建炎元年,诏县丞系嘉以前员阙并万户处存留一员,馀并罢。绍兴三年,以淮东累经兵火,权罢县丞。十八年,置海陵丞一员。嘉定後,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主簿,汉、晋有之。自汉以来,皆令长自调用。至於隋,始置之。唐主簿,上辖赤县置二人,他县一人。武德初,以流外为之。高宗始以为品官,吏部选授。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纠正县内非违。
宋朝开宝三年,诏诸县千户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户以上置令、尉,今知主簿事;四百户以下置簿、尉,主簿兼知县事。咸平四年,王钦若言:“川峡县五千户以上请并置簿,自馀仍旧以尉兼。”从之。天禧五年,剑州梓、潼等各增主簿。皇五年,诏南川县置主簿。嘉五年,婺州义乌、永康、武义、浦江四县置主簿。熙宁四年,陕西、河东沿边城寨置主簿。
县尉,汉大县两尉,小县一人(《汉官仪》、《後汉 百官志》)。长安有四尉,分为左、右部,城东、南置广部尉,是为左部;城西、北置明部尉,是为右部,并四百石,黄绶,大冠。主追捕盗贼,伺察奸非。魏因之。晋洛阳、建康皆置左部尉。宋、齐、梁、陈并因之。馀县如汉制。诸县道尉铜印黄绶,朝服,武冠。北齐郡县置三尉。隋改为正,後置尉,又分为户曹、法曹。唐初因隋制(武德元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论事是也)。武德中,复改为正;七年,复为尉。赤县置六员,他县各有差,分判诸司事。高宗时为品官,吏部选授。五代久废,而盗贼斗竞则属镇将。
宋朝建隆三年,始每县复置尉一员,在主簿之下,奉赐与主簿同。其镇将只许句当镇下烟火、争竞公事。至和二年,开封、祥符两县增置一员。元丰五年,诏重立法地县尉并差使臣。元元年,苏辙言:“旧法县尉皆用选人,近岁并用武臣。自改法已来,未闻盗贼为之衰息,请复旧法。”诏除沿边县尉依旧外,馀并差选人。崇宁元年,诏重立法地县尉旧差武臣处,并依元丰法。
按:後之称县佐曰丞、簿、尉,然而《汉书 百官志》所载只丞、尉而已。簿虽起於汉,而《志》无之。又丞、尉虽皆县佐,而各有印绶,簿独无。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州、郡、县皆有之,所职者簿书,盖曹掾之流耳。汉人所谓高士不为者,御史府之主簿也。《容斋随笔》言元丰令文,寺、监主簿专以钩考簿书为职,不得与卿丞联署文书。然则主簿之官虽在雄要之司,犹为卑贱,而况县乎?後汉缪肜为县主簿,县令被章见考,吏皆畏惧自诬,而肜独证其枉,考掠苦毒,换五狱,阅四年,令卒自免。又宁阳县主簿诣阙诉其县令之枉,积七八岁不省。虞诩言,主簿所讼乃君父之怨,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仇览为蒲亭长,考城令王涣闻其以德化人,署为主簿。以是观之,则主簿之在汉,其视县令犹掾史之视使。长安得与丞、尉等。後来以簿先於尉,非古义也。
○镇戍关市官
隋镇置将、副。戍置主、副,关市置令、丞。唐因之。各有上、中、下三等(关令,古官。戍主,晋、宋之显职。镇将,後周之通班。今以其卑贱与隋制同,故举隋而已)。
宋制,诸镇监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兼征税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计。镇寨凡杖罪以上并解本县,馀听决遣。
●卷六十四 职官考十八
○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
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後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九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又献帝以伏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馀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梁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自晋以来,又有如开府同三司之仪者,自羊祜始焉(汉末,吕布开府如三司,其他无闻。至晋,羊祜为车骑将军、荆州诸军事,加开府如同三司之仪,累年谦让,不辟士,不备僚属。及始有所命辟士,未到而卒,不得除署。後当阳侯杜元凯表哀其家无子嗣,官无命士,请更议之。诏不许)。江左亦多有之(梁沈约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徐勉为约请三司之仪,武帝不许。又邵陵王纶为平南将军,胡州刺史王茂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并同三司之仪)。後魏亦有之。普泰初,特以尔朱世隆为仪同三司,位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