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31-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第459页

以时,卫士稍稍去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二十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左丞萧嵩与州刺史共选之。明年更号曰纩骑也。肃宗以後,有左、右神策军,各置大将军一人,统军各二人,将军各四人。後唐长兴三年,敕:“卫军神威、雄威及魏府广捷以下指挥,宜改为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每一军置都指挥使一人,兼分为左右厢。”应顺元年,改左右羽林四十指挥为严卫左右军,龙武、神武四十指挥为捧圣左右军。清泰元年,改捧圣马军为彰圣左右军,严卫步军为宁卫左右军。
宋朝承前代之制,有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左右骁卫、屯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上将军,诸卫大将军,诸卫将军,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臣责降散官。政和中,改武臣官制,而环卫如故,盖虽有四十八阶,别无所领故也。至於禁旅,则有殿前司都副指挥使、侍卫步军马军都副指挥总之。孝宗时,始令节度使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领左、右卫上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不带。
○左右卫(并亲卫)
汉京师有南、北军,掌理禁卫(南军若唐诸卫,北军若唐羽林等军。周勃驰入北军是也)。初有卫将军,魏末晋文王又置中卫将军。武帝受禅,分中卫为左、右卫将军(以羊为左,赵序为右),并置佐吏,皆掌宿卫营兵,银章青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宋、齐谓之二卫,各领营兵,每暮一人宿直。後增二卫仪从为九十人。陈因之。後魏永光初,又增置左、右卫将军各二人。北齐二人,分掌左右厢所,主朱华阁以外,各武卫将军二人贰之。隋初,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又各统亲卫。炀帝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又加置亲卫,并领勋武三卫。炀帝改三卫为三侍,非翊卫府皆无三侍),其所领军士名为骁骑。唐复为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掌宫掖禁御,督摄队伍),将军各二人(贰大将军事)。
宋有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自大将军以下,又为武臣责降散官。
长史(左、右卫各一人。晋武帝置左、右卫,各有长史、司马。东晋省长史。历宋、齐、梁、陈、後魏、北齐并同。隋左右卫各置长史一人。唐因之)。
录事参军(左、右卫各一人。东晋元帝初为镇东大将军,置录事参军,自後无闻。梁皇弟、皇子府内有录事参军及录事参军各一人。後魏二大公府及第一、第二、第三品将军府,及始蕃王、二蕃王、三蕃王府,各有录事参军官。北齐因之。隋左、右卫府各有录事参军一人。唐因之)。
仓曹参军(左、右卫各二人。东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有仓曹参军。宋武帝相府亦置。後魏与录事参军同置。北齐因之。隋左、右卫府各有仓曹参军一人。唐因之,置二人)。
兵曹参军(左、右卫各二人。历代皆与仓曹同置)。
骑曹参军(左、右卫各一人。魏司马景王为大将军,有骑兵掾。宋武帝为相,有骑兵参军。隋左、右卫府有骑兵参军。唐初因之,其後改为骑曹)。
胄曹参军(左、右卫各一人。东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有铠曹参军。宋武帝为相亦有之。齐有左、右铠曹各一人。隋左、右卫府有铠曹行参军事一人。唐因之。长安初改为胄曹,神武初复为铠曹,开元初复为胄曹。凡自十六卫及东宫十率府录事及兵、仓、骑、胄等曹参军,通谓之卫佐,并为美职。汉、魏以来,诸将军有长史以下官属;及唐诸卫所置;盖亦因其旧号,考其资位,则全校微矣。其下诸卫官属并同)。
左、右亲卫中郎将府(中郎将之名,秦、汉以来有之。隋每卫各置开府一员以统之。唐武德七年,改开府为中郎将。亲卫为一府,勋卫、翊卫各为一府。中郎将各一人,掌领校尉以下宿卫,总判府事。唐武德七年,改亲卫骠骑将军为之,其勋、翊二卫亦然。左右郎将一人。隋备身府置左、右郎将。唐因其名,武德七年,改亲卫车骑将军为之,其勋卫、翊卫亦然。掌二中郎将之职。录事参军一人,掌受府事。兵曹参军一人,掌判府事。校尉五人)。
○左右骁卫
汉有骁卫将军,谓之杂号将军。武帝以李广为之,後省。後汉初,改屯卫为骁骑。魏置为中军。晋领营兵,兼统宿卫。梁以来,其任愈重。天监六年,置左、右骁骑,领朱衣直ト,并给仪从。北徐州刺史昌义之首为此职。出则羽仪清道,入则与二卫通直,临轩则升殿夹侍。改旧骁骑曰骑。陈有左、右骁骑及骑。後魏、北齐并有骁骑将军之职。後周有左、右骁骑率上士。隋开皇十八年,置备身府。炀帝即位,改左、右备身府为左、右骁卫府,所领军士名曰豹骑,其备身府又别置焉。唐因隋,置左、右骁卫府,龙朔二年,去“府”字。光宅元年,改左、右骁卫为左、右武威。神龙元年复旧。大将军各一人,所掌与左、右卫同;将军各二人以副之(领官属并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