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31-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第406页

杂也。”乃以议郎杜默为之。又陆慧晓字叔明,为吏部郎。吏部都令史历政以来,咨执选事。慧晓任已独行,未尝与语。帝遣左右以事请问之,慧晓曰:“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为吏部郎也。”然自过江,吏部郎不复典大选。又《职官录》曰:“梁吏部郎,旧视中丞,迁侍中。”又陈吏部郎中,秩六百石。後魏孝文帝欲创革旧制,选制百官,谓群臣曰:“为朕举一吏部郎,给卿三日假。”寻曰:“朕已得之矣。”乃徵崔亮为之。亮字敬儒,自参选事,垂将十年,廉谨明决。尚书曰:“非崔郎中,选事不办。”隋初,诸曹郎皆谓之侍郎。炀帝三年,置六司侍郎,後遂改诸曹侍郎但曰郎。其吏部郎改为选部郎。唐初复为选部郎中,武德五年改为吏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大夫,咸通元年复旧。掌选补流外官,谓之小铨;并掌文官名簿、朝集、录赐、假使,并文官告身,分判曹事),
员外郎二人(隋开皇六年,置吏部员外郎一人。炀帝三年,改为选部承务郎。唐武德三年复旧。加置一人,一员判废置,一员判南曹,起於总章二年,司列少常伯李敬元奏置。未置以前,铨中自勘责。故事,两员转厅,至建中元年,侍郎邵说奏,各挟阙替。南曹郎王钅以後,遂不转厅。贞元十一年闰八月,侍郎杜黄裳奏旧例转厅。初,武太后延载元年,又加一员,圣历二年八月省。开元十二年四月,敕兵、吏各事定两人判南曹,寻一人判;贞元元年九月,又以两人判;至十二年闰八月,又一人判)。
司封郎中一人(《左传》曰:“晋文公执秩以正其官。”注云执秩,主爵秩之官。汉尚书有封秩之任,而无其官。故《後汉书》曰:“冯勤字伟伯,光武以为郎中,给事尚书,使典诸侯封事。勤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伏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晋尚书有左、右主客曹。北齐河清中,改为主封,置郎中一人,属吏部,主封爵之事。隋初为主爵侍郎,炀帝改为主爵郎。武德初为主爵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封大夫,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司封郎中。掌封爵皇之枝族及诸亲、内外命妇告身,及道士、女冠等。天宝八载十一月,敕道士、女冠籍每十载一造,永为常式。至德二年十一月,敕道士、女冠等宜依前属司封曹)。
员外郎一人(隋文帝置,炀帝改为主爵承务郎。武德初为主爵员外郎。其後曹改而官不易)。
司勋郎中一人(《周礼 夏官》有司勋上士,掌六卿赏地之法。历代无闻。至後周,吏部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六勋之赏,以等其功,如古之主爵。隋文帝置司勋侍郎,炀帝改为司勋郎。龙朔二年,改为司勋大夫,咸通初复故。掌校定勋绩、论官赏勋、官告身等事),
员外郎二人(隋文帝置,炀帝改为司勋承务郎。至武德初,乃改为司勋员外郎)。
考功郎中一人(汉文帝时,京房作考功课吏之法,然其职不在尚书。至光武,改尚书三公曹主岁书考课,课诸州郡。魏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宋元嘉三十年,又置功论郎,并其任也。例在《吏部郎中》。後魏考功郎掌考第、孝秀。北齐课功郎中亦掌考第及孝秀贡士。隋文帝置考功侍郎,炀帝改为考功郎。武德初复为考功郎中,龙朔二年改考功为司绩,咸通初复旧。掌考察内外百官及功臣家传、碑、颂、诔、谥等事)。
员外郎一人(隋文帝置,炀帝改为考功承务郎。武德初,复为考功员外郎。其後,曹改而官不易。武德旧令,考功郎中监试贡举人。贞观以来,乃以员外郎专掌贡举省郎之殊美者。至开元二十四年,移贡举於礼部,而考功员外郎分判事而已)。
宋朝典选之职,自分为四:文选二,曰审官东院(太平兴国六年命郭贽考京朝官课。淳化二年,置磨勘京朝官院,又以兴国中所置差遣院并入,号磨勘差遣院,亦名考课院。淳化四年,以考课京朝官院为审官院。而《涑水记闻》云太宗患中书权太重,向敏中时为谏官,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熙宁置审官西院,以主武选,於是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焉),曰流内铨(《实录》:淳化四年,以幕职州县考课院归流内铨,命翰林学士苏易简领其事。自後命近臣主之);武选二,曰审官西院(《涑水记闻》云:王介甫与韩子华合谋,欲沮文潞公,且夺其权。一日发中旨置审官西院,枢密初不知也),曰三班院(《实录》:淳化三年诏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掌之。先是,供奉官等悉隶宣徽院。至是,别置三班院以考殿最,自後多命近臣以主之)。元丰定制,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流内铨为侍郎左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道乡集 苏丞相行状》:“唐制,文选掌於吏部,武选则兵部主之。”)。掌文武官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文臣寄禄官自朝议大夫、职事官自大理正以下,非中书省敕授者,归尚书左选;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职事官自金吾街仗司以下,非枢密院宣授者,归尚书右选;自初仕至州县幕职官,归侍郎左选;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归侍郎右选。凡分职为三,封爵、赠官之事则司封主之,赐功定省之事则司勋主之,官资、课最、名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