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之类。广其卷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多卒老於文字之间云。
平园周氏跋《文苑英华》後曰:臣伏睹太宗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诸国图籍,聚名士於朝,诏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曰《册府元龟》、曰《文苑英华》,各一千卷。今二书闽、蜀已刊,惟《文苑英华》士大夫间绝无而仅有。盖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间存一二。是时印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张九龄、李翱诸名士文籍,世犹罕见。故修书官於宗元、居易、权德舆、李商隐、顾、罗隐,或全卷收入。当真宗朝,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简故精,所以盛行。近岁唐文摹印浸多,不假《英华》而传。况卷帙浩繁,人力难及,其不行於世则宜。臣事孝宗皇帝,间闻圣谕,欲刻江钿《文海》,臣奏其去取差谬不足观,帝乃诏馆阁裒集《皇朝文鉴》。臣因及《英华》,虽秘阁有本,然舛误不可读。俄闻传旨取入,遂经乙览。时御前置校正书籍一二十员,皆书生稍习文墨者,月给餐钱,满数岁补进武校尉,既得此为课程,往往妄加涂注,缮写装饰,付之秘阁,後世将遂为定本。臣过计有三不可:国初文籍虽写本,然校雠颇精,後来浅学改易,浸失本旨,今乃尽以印本易旧书,是非相乱,一也;凡庙讳未祧,止当阙笔,而校正者於赋中以商为殷,以洪易弘,或值押韵,全韵随之。至於唐讳及本朝讳,存改不定,二也;元缺一句或二句,或颇用古语,乃以不知为知,擅自增损,使前代遗文幸存者,转增疵类,三也。顷尝属荆帅范仲艺均ヘ丁介,稍加校正。晚幸退休,遍求别本,与士友详议,疑则缺之。凡经、史、子、集、传注、《通典》、《通鉴》及《艺文类聚》、《初学记》,下至乐府、释老、小说之类,无不参用。惟是元修书历年多,非出一手,丛脞重衤复,首尾衡决,一诗或析为三,二诗或合为一,姓名差互,先後颠倒,不可胜计。其间赋多用“员”字,非读《泰誓正义》,安知今日之“云”字乃“员”之省文?以“尧韭”对“舜荣”,非读《本草注》,安知其为“菖蒲”?又如切磋之“差”、驰驱之“驱”、挂帆之“帆”、仙装之“装”,《广韵》各有侧音,而流俗改“切磋”为“效课”,以“驻”易“驱”,以“席”易“帆”,以“仗”易“装”,今皆正之,详注逐篇之下,不复遍举。始雠於嘉泰改元春,至四年秋讫工。盖欲流传斯世,广熙陵右文之盛,彰阜陵好善之优。老臣发端之志,深惧求者之莫知其由,故列兴国至雍熙成书岁月,而述证误本末如此,缺疑尚多,谨俟来哲。
※《群书丽藻》六十五卷
陈氏曰:按《三朝艺文志》一千卷,崔遵度编。《中兴馆阁书目》但有目录五十卷,云南唐司门员外郎崔遵度撰。以六例总话古今之文:一曰“六籍琼华”,二曰“信史瑶英”,三曰“玉海九流”,四曰“集苑金銮”,五曰“绛阙蕊珠”,六曰“凤首龙编”,为二百六十七门,总一万三千八百首。今无目录,合三本,共存此卷数,断续讹缺,不复成书,当其传写时固已如此矣。其目止有四种,无“金銮”、“蕊珠”二类,姑存之,以备缺文。按《江南馀录》载:遵度,青州人。居金陵,高尚不仕。《中兴书目》云司门郎,未知何据也。
※《文选目录》二卷
陈氏曰:丞相元献公晏殊集。《中兴馆阁书目》以为不知名,误也。大略欲续《文选》,故亦及於庾信、何逊、阴铿诸人,而云唐人文者亦非。莆田李氏有此书,凡一百卷,力不暇传,姑存其目。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编。次道为三司判官,尝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诗,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王介甫观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题云:“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
陈氏曰:世言李、杜,韩诗不与,为有深意,其实不然。按此集非特不及此三家,而唐名人如王右丞、韦苏州、元、白、刘、柳、孟东野、张文昌之伦,皆不在选。意荆公所选,特世所罕见,其显然在人者,固不待选邪?抑宋氏独有此一百五集,据而择之,他不复及邪?未可以臆断也。
※《四家诗选》十卷
陈氏曰:王安石所选杜、韩、欧、李诗。其置李於末,而欧反在其上,或亦谓有抑扬云。
※《唐宋类诗》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僧仁赞序称罗、唐两士所编,而不载其名。分类编次唐及宋朝祥符以前名人诗。
※《西昆酬唱集》二卷
晁氏曰:杨亿、刘筠、李宗谔、晁某、钱惟演及当时同馆十五人唱和诗,凡二百四十七章。前有杨亿序。
陈氏曰:所谓“昆体”者,於此可见。
《欧公诗话》曰:杨大年与钱、刘诸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敝。如子仪(一作大年)《新蝉》云:“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鹊未知。”虽用故事,何害为佳句也。又如大年诗:“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