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飨,配以真宗。」诏恭依。
十一月乙未,郊,三圣并侑。此后迭配,还如前议。岁时常祀则至日圆丘,仲夏皇地祇,配以太祖;孟春祈谷,夏雩祀,冬祭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真宗。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五 祖宗配侑
祖宗配侑
国初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地祇,凡七祭,并以僖祖、顺祖、翼祖、宣祖迭配。
太祖建隆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诏以将亲郊祀,有司议配座之制。请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祭皇地祇,并以僖祖配;上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祇,以顺祖配;雩祀以翼祖配;大享明堂以宣祖配。诏恭依。
皇佑五年八月八日,诏曰:「祗见天地,莫重于亲郊;崇严祖考,无先于侑帝。朕以绍图敷治,慎祀讲仪。祖功存定配之规,宗德有迭主之序。自合宫臧事臧:原作「藏」,据《太常因革礼》卷九改。,参变旧文,今稽古奉神,特伸广孝。尊列圣以皆侑,对三后之在天。因自孝心,不为常制。今来南郊来南:原倒,据《太常因革礼》卷九乙。,三圣并侑,其后当复(加)[如]旧礼。」
二十六日,诏曰:「王者因郊反始,无大于躬亲;本孝奉先,莫尊于主侑。且明堂之配,以着定仪;而景佑之文,盖存甲令。虽协事亲之爱,犹慎缘情之举。载诹 议,述考旧典,皆以谓祖功宗德,宜对越于上灵;文昭武穆,亦并严于祀位。息民昭礼,定保永图。自今南郊,三圣并侑。布告内外,宜体至怀。」初,太常礼院言:「奉诏再详定三圣并侑事详:原作「祥」,据《长编》卷一七五改。。伏以配侑之法,前代不同,古则一主,而后或兼配,皆是变礼弥文,广申诚爱也。国朝景佑二年,曾下诏书,今后郊禋,三圣并侑。其后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明
堂大礼亦三圣并侑。今陛下浚发德音,钦明大孝,况是本朝旧礼,已再躬行,于义无爽。」故下是诏。
皇佑五年据此绦末「诏恭依」三字,则其前文字应为奏语,故此条之首脱上奏时间及上奏人员(或机构)名。俟考。,诏南郊三圣并侑,今请大庆殿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以三圣并侑,仍前一日享太庙。诏恭依。
神宗熙宁元年八月九日,礼仪〔使〕言:「将来南郊,以太祖皇帝定配。」诏恭依。
五年四月三日,中书门下言:「伏请奉僖祖神主为太庙始祖僖:原作「禧」,据《长编》卷二三二改。,每岁孟春配祀感生帝。乞诏礼院详定仪注。」诏恭依。始罢宣祖配位。
元丰三年七月二十六日,诏:「朕惟先王制行以起礼,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配天一也,而属有尊亲之殊,礼有隆杀之别。故远而尊者祖,则祀于郊之圆丘而配天;迩而亲者祢,则祀于国之明堂而配上帝。天足以及上帝,而上帝未足以尽天,故圜丘祀天则对越诸神,明堂则上帝而已。故其所配如此,然后以适尊亲远近之义。昔者周公之所亲行,而孔子以为盛者也。事载典册,其理甚明,而历代以来,合宫所配既紊于经,乃至杂以先儒六天之说,此皆固陋昧古以失情文之宜,朕甚不取。其将来祀英宗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余从祀 神悉罢。」
五年七月丁未,诏以十月丙午有事于南郊。乙卯,祔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于太祖、太宗、真宗庙室。孝惠、孝明、孝章、淑德、懿德、明德、元德、章怀、章穆、章献明肃、章懿,各以配继先后为次。
六年十一月五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
太祖配。
哲宗元佑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吏部尚书吕大防等言:「谨按国朝之制,奉僖祖皇帝、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以配郊丘。季秋大享,自唐及本朝皆严父之义,伏请宗祀神宗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诏恭依。
徽宗大观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议礼局言:「国家崇奉赤帝为感生帝,以始祖僖祖配侑,与迎气之礼不同,尊异之也。」
高宗建炎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皇帝祀昊天上帝圜丘,以太祖皇帝配。
绍兴二年,按太常寺每岁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祇,以太祖皇帝配。
十三年十一月庚申冬至,(各)[合]祀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宗并配(元)[云]。
建隆四年十一月八日,吏部尚书张昭献议曰:「伏寻汉、魏以来,追谥止于一世,故郊天、祀地即奉以享配。惟光武追立四庙,皆在南阳,不加帝号,而立高祖、文帝、武帝三庙于长安,又立成、哀、平三庙,号为西庙。曹操封魏王,立三庙,至文帝始追尊其祖为太皇帝。晋武受魏禅,追尊宣、景、文三庙而立七庙,其四庙亦无帝号。宋武及南齐高帝、梁武帝、陈高祖受禅,皆立七庙,上追尊其父,而陈氏正月上辛祀南北二郊,以皇考配。北齐文宣立六庙,止加其父、兄帝号。隋文帝立四庙,亦止追尊其父。唐初立四亲庙,帝号但及于父、祖。其咸亨中,又追上二祖尊号二:原作「上」,据《太常因革礼》卷七改。。前代追谥,不过一世至二世,无诸庙 加帝号之文,故郊祀天地必以皇考作配。谨按郊礼用正月,梁
天监三年,右丞吴操之议曰:『传,启蛰而郊,当在立春之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