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以应一时之急,而待次之官,举为非便。臣欲乞特降睿旨,更令吏部详度,条具以闻。」诏集注权许就三处,仍作一时旨挥。
二年六月三十日,手诏:「朕绍休考烈,获承丕绪。地日以辟,民日以庶,事日以繁,而建官之数,循仍祖宗之旧,逮至于今,员多阙少。世知以官为冗,而不知多士以宁之美;患事不举,而不知官少力不任之弊。乃者有司不深究其本,又减员额,削禄廪,欲省官裕国,实无所益。而士之仕者,仰不足以事,俯不足以育,朕甚悯之。在熙宁中,先帝董正治官,尝诏宫观置员,县置丞属,实在乎是。所有宫观、县丞阙,依大观三年四月以前旨挥。其余减罢官,可令尚书省具合存废以闻。」
三年三月十八日,吏部奏:「奉议郎、新差袁州司录事曾定国状,今任司录职事,正管紏察刑曹,合与不合理为实历。本部勘会,承议郎以上,须要一任实历亲民或刑狱差遣,方许关升。今来曾定国未敢许理作实历。」诏诸州司录许理实历亲民,并六曹官系第二任知县资序人,依此。
闰四月二十五日,宣德郎吕颐浩奏:「祖宗时,内外差遣并付审官院、流内铨,堂除窠阙不少,士大夫自今有调官之路,故请谒奔竞之风息。近世以来,堂除阙多侵占注拟,士人失职,若不改更,为患滋甚。欲望圣慈下吏部,考祖宗朝故事,除监司、知州军及旧格堂除通判外,如监司属官、盐场坑冶钱监等窠阙,一切拨还吏部。自监察御史、省郎以上及秘书省官、书局计议编修官堂除外,如寺监丞、法寺官、外路学官,亦依祖宗及熙丰间故事,令吏部依格法注拟。如此,则数十年以来奔竞之风必衰,士人既有入仕之路,则自知廉耻矣。」诏依,内武臣依枢密院条格,并准备将领、正副将以上依旧枢密院差注外,余弓手、部将、县尉、州指使已下,并拨归吏部注拟。
十二月二十八日,诏守臣令吏部今后依格选拟,申三省审择。
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诏二广、四川沿边处不注授宗室女夫,令尚书省立法。
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吏部侍郎刘焕等奏:「伏见诸路州县官有任满酬赏,如广南新边及其它路分因事立赏之类,非得替罢任,须所属次第保明,方行推赏。然诸处保明多不依条式,不免再行会问,往复报应,动经岁月。盖为自来未有行遣日限,欲乞今后合保明推赏去处,并依任满得替文书到日,本路州军应所属去处并立限次第申奏。如出违日限,或不依条式,致推赏不行者,其合干人并科罪施行,庶使职事修举者早沾恩赏。乞下有司立法施行。」诏依,令详定一司敕令所立法(由)[申]尚书省。
五月七日,吏部言:「乞今后初改官人须入知县,其权入近地人限注见阙,六十
日不就,依次直注一次,即无冲改旧文。」从之。
八月六日,诏今后合转官碍止法人,回授与本色本宗有官有服亲。
十一月二十三日,吏部奏:「勘会假将仕郎系本部出给补帖,假承务郎、承奉郎、承事郎系朝廷出给黄牒,其自将仕、登仕、通仕郎并系出给官告。今承御笔旨挥,假将仕郎除去『假』字,可为将仕郎,假承务郎可为通仕郎,致本部未敢依旧出给付身黄牒补牒,亦未敢并依阶官出给官告。所有今日已前见带阶官之人,亦乞依崇宁二年九月三十日旨挥,并随本资带阶官,更不出给告身,从本部行下本州岛本司本处,一面改正带行。」勘会见带阶官合改官名人,已降旨挥,令吏部出给公据外,诏并出黄牒。以上《续国朝会要》。
选举 ~ ~ 尚书左选 下
尚书左选下
政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诏:「成都府、利州路州军县镇文武等官,多阙正官,内成都府路见阙一百三十余员,利州路见阙六十九员,或已拟差,避怕川远,故意迁延一年已上,更不赴任。或久阙正官,时下差官权摄,一切职事悉皆苟简,课入亏失,良民受弊。仰吏部将前后川任之官条格,参酌立为永法,限半月上尚书省,取旨施行。」
六月二十八日,新知陕州李延熙奏:「窃以川、陕四蜀是为地远,而蜀道之难,利路尤剧,山峻路险,栈阁崎危,羊肠九折,上摩苍穹,故仕宦者畏而不敢来。长途远涉,般挈尤难,俸入微薄,所得不偿其费,故东西之人知而不敢授。以此本路阙官,一郡之间,或止有一人,总而计之,一路十州,阙官无虑数十员,则隳废职事,从可知也。近者陛下诏有司立法,减举官员数,以劝仕宦之人。臣仰惟立法之初,四方远宦未有知者。臣切见吏部待次之人甚多,而川路待次之人极少。方今川路阙官之际,宜在从权。欲望将四川转运司见使员阙,不以远近,权取归部,以注在部之人。仍将减举官法揭于吏部之门,其事故之人合添举官展考任者,并特与免。候及一二年,逐路不至阙官,却依旧差注。庶几东南远宦之人皆愿入川,四路州县必不患阙员矣。」诏吏部合使员阙,令本部限十日差注。
十月二十三日,臣僚上言:「承平日久,士日益众,入流日益多,尽天下员阙,不足以充选。每三人守一阙,一名在官,一名被替,一名待次,凡五七年纔成一任。其有取急一时,或凭借势援,又请宫观岳庙以去。今任宫观人已及千员,京师寓居,僧舍赁寄,邸店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