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24-宋会要辑稿-清-徐松-第2402页

每厘得二黍十分黍之四。每四毫一丝六忽有差为一黍,则厘、黍之数极矣。一两者,合二十四铢为二千四百黍之重,每(分)百黍为铢,十黍为絫,二铢四絫为钱,二絫四黍为分。一絫二黍重五厘,六黍重二厘五毫,三黍重一厘二毫五丝,则黍、丝之数成矣。其则,用铜而镂文,以识其轻重。新法既成,诏以新式留禁中,取太府旧秤四十太:原作「大」,据《宋史》卷六八《律历志》改。、旧式六十,以新式较之,乃见旧式所谓一斤而轻者有十,谓五斤而重者有一。式既若是,权衡可知矣。又比用大秤如百斤,皆垂钩于枯,植镮于衡,环或偃仆,手或抑按,则轻重之际,殊为辽绝。至是,更铸新式,悉由黍、絫而齐其斤、石,不可得而增损么。又令每用大秤,为显以丝绳为显:《宋史》卷六八《律历志》作「必悬」。,既置其物,则却立以视,不可得而抑按。复铸铜式,以御书淳化三体钱二千四百暝新式三十有三、铜牌二十授于太府。又置新式于内府、外府,复颁于四方四方:《宋史》卷六八《律历志》作「四方大都」。,凡有十有一副。诏三司使重较定,以御书淳化三体钱二千四百磨,令与开元通宝钱轻重等付有司。先是,守藏吏受天下岁输金币,而太府权衡旧式失准,得咤之为奸,故诸道主者坐逋负而破产者甚众。又守藏更代,有校计争讼,动必数载。至是新制既定,奸
弊无所措,中外以为便。
真宗景德二年八月,诏刘承珪所定权衡法附编敕,而不颁下。
四年五月,刘承珪言:「先监内藏库日,受纳诸道州府军监上供金银,凡系秤盘,例皆少剩,盖由定秤差异,是致有害公私。尝以奏闻,寻令校量秤则,自端拱元年起首,至淳化三年功毕。遂诏别铸法物,付太府寺颁行。其复位秤法,皆上稞睿谟,兼参以古法,显有依据,永息弊欺。切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今请知制诰赵安仁撰成序一首,缮写以闻,乞降付所司,以备检阅。」从之。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三司请下太府寺造一斤及五斤秤便市肆使用,从之。
六年四月,刘承珪言:「先奉诏旨,以天下权衡之法不一,今详定及刊石为记,请令所司检会诸道有铜锅法物州郡并在京库务,各赐石记一本。」从之。
神宗熙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诏以太府寺所管秤归文思院。
哲宗绍圣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户部言:「辄增损衡量若私造卖者,各杖一百,徇于市三日。许人告,每人赏钱有差。令转运司所在置局制造,送所在商税务鬻卖。」
陛下度律均锺,更造雅乐,施之天下,为万世法。至于礼器尚仍旧制,未闻有所改作。礼乐,有国之大本,而其末起于度数,度数得,则权量正,法度一,而民不疑。今礼乐异制,不相取法,非所以一民么。臣等欲乞明诏有司,取新定乐律之 徽宗大蹑四年二月九日,议礼局札子:「臣等伏
度审校礼器,有不合者悉行改正,以副制作之意。」诏:「律度量衡,先王之制不相袭,而历代亦不同,今以身为度,起律作乐,则于礼制。宜依所奏。」
四月二十四日,朝奉郎、试给事中蔡薿奏:「臣闻虞舜五载一巡守,则必同律度量衡;成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然则度量权衡之致谨者,圣人所以行四方之政么。恭惟陛下与神为谋,以身为度,咤帝指之尺,以起锺律之制,奏之郊庙,八音克谐,而天之和应矣。臣尚愿颁指尺于天下,以同五度五量五权之法。区区之愚,以今日所用度之长短,知量之多寡,权之轻重,非将有所增损么,特咤仍其旧,悉使考协于新尺之度数,而定为永法,备成一代之典,昭示无穷。乞诏有司讨论施行。」诏依,令议礼局讨论,申尚书省。
开封尹李孝捻等奏:「契勘度量权衡,出于一体,旧条以积絫为数,修立成文,今来大晟乐尺系以帝指为数。昨已奉圣旨,颁行天下,其量权衡虽据大晟府称,皆出于度,缘至今未曾颁用,本所欲拟旧条修立。即度量权衡不出于一,欲依乐尺修立。又缘既未颁行,未敢立法。欲乞详酌先将量权衡之式颁之天下,仍降付本所,以凭遵依,修立成条。」诏量权衡以大晟府尺为度,余依奏。
九月十三日,工部尚书兼详定重修敕令、权开封尹李孝捻奏:「看详度量权衡出于一体,内度虽已得旨,颁大晟新尺行用,缘依政和元年四月十二日
:应干长短广狭之数,并无增损,其诸条内尺寸,止合依上条,用大晟新尺纽定。谓如帛长四十二尺、阔二尺五分为疋,以新尺计长四十二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一寸三分五厘之五为疋,即是一尺四分一厘三分厘之二为一尺。又如天武等杖五尺八分,以新尺计一尺四分一厘三分厘之二之类。如得允当,欲作申明随 行下,即不销逐条展计外,有度量权衡,今候颁到新式,续具修定。」从之。
三年十月二十一日,提举荆湖北路常平张动奏:「窃见诸路皆于会府作院制造等秤,给付州县出卖,往往轻重不等。欲望责在诸路漕臣常切检察,须管依法式制造,无令有轻重之异。奉圣旨:令尚书省措置。勘会民间所用升秤等尺,依条系诸路转运司于所在州置务制造原书天头注云:「系一作后。」,送诸路出卖,除留功料之直外,以五分上供,余给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