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半,从之。
二月一日,安庆军节度使士籛言:「边埸未宁,调度尚繁,臣今得生日支赐、郊礼赏给银绢,例各千数,乞各减半,候边事宁日依旧。」从之。
六月,崇庆军节度使士术乞将拜郊、生日支赐减半,从之。
九年七月十二日,试御史中丞姚宪辞新除银绢各一百五十匹两,从之。
淳熙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左丞相周必大、知枢密院事黄洽、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留正留:原作「刘」,据《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改。、参知政事萧燧言:「臣等恭值大礼告成,蒙恩各加封邑,所有例赐衣带、鞍马,乞权许寝免一次。」从之。
光宗绍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左谏议大夫何澹等言,乞将拜郊支赐如宰执、文武诸百司,并与三分减去一分。诏依。如十匹两以下并与免减。
乐 宋会要辑稿 乐一 律吕
宋会要辑稿 乐一
律吕
宋太祖皇帝干德四年十一月冬至,御干元殿受朝贺毕,群臣诣大明殿行上寿之礼,始用雅乐、登歌二舞。先是,帝每谓雅乐声高,近于哀思,不合中和;又念王朴、窦俨素各知乐,皆已沦没,因诏和岘讨论其理。岘奏议曰:「十二月声,含在寂默,古圣设法,演而出之。立尺寸作为律吕,三分损益,上下相生,取合真音,谓之形器。但以尺寸长短,非书可传,故累秬黍,永为准的。后代试之,或不符合。臣谓西京铜望臬可校古法「合」原作「会」,又脱「臣谓」,据《玉海》卷一○五改补。,今司天台影表上有铜臬、下有石尺是也。今以朴尺比量,短于影表上尺四分,方知今乐声之高,皆由于此。况影表测于天地,则律管可以准绳。」帝乃令依古法别造新尺别:原作「则」,据《玉海》卷一○五改。。并黄锺九寸管,令工人共校其声工:原作「二」,据《玉海》卷一○五改。,果下于朴管一律。寻又中出上党羊头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符合。乃下尚书集官议定,遂重造十二律管取声,自此雅音和畅。自国初以来,御正殿受朝贺用宫县;次御别殿,群臣上寿,举教坊乐。是岁始备用焉。王应麟《玉海》:「初,周世宗显德六年正月,枢蜜使王朴依周法,以秬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锺之管。(黄锺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十二律管。乃作律准十三弦,用七声为均,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调。张昭等议:『朴采京房之准法,练梁武之通音,考郑译、宝常之七均,校孝孙
文收之九变,积絫黍以审其度,听声诗以测其情,音律和谐,不相凌越。』学士窦俨编古今乐事为《正乐》。皇朝受命,俨仍兼太常。建隆元年,诏俨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德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窦俨上疏:『三正生天地之美,七宗固阴阳之序。』请命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乐章沿革,总次编绿。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筝,二十弦之离,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钥,六漏之乔,七漏之笛,八漏之篪,十三管之和,十七管之笙,十九管之巢,二十管之箫,皆列谱记,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曰《正乐》。俨判太常,乃校锺磬筦钥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之法,迄今遵用。」
太宗至道二年正月十九日,太常寺音律官田琮以帝新增九弦琴、五弦阮均配十二律「太常寺」下原衍「言」字,「阮」原作「院」,并据《宋史》卷一二六《乐志》删、改。,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并已协律,冠于《雅乐》,以旋宫相生之法,画为图以献,遂请废拱宸管。帝览之喜,诏本寺即与琮迁职以赏之。
真宗咸平四年二月甲子,雅乐正王继昌上言:「祭享郊庙,止奏黄锺宫一调,未尝随月转律。其乐工二百余人,无艺者甚众。」乃命侍读学士夏侯峤、判太常郭贽,及令选大乐云韶班中官一人、明雅乐京朝官三数人较试。
仁宗景佑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判太常寺燕肃等言:「本寺编锺磬年岁深远,累经采饰,用铜
绿、胶墨涂染,填翳字号,及有破璺合无声韵者。今虽将元定律准及锺磬三料堪充祗应,欲乞选差臣僚与判寺官员集本局通知音律者,将律准同共考击按试,定夺声韵。所有锺磬声损璺损不堪者,欲乞送造作处添修抽换处:原脱,据本书补编页二一四补。。」诏宋祁与内殿崇班李随同本寺按试,又令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李照参其事。
九月,帝御观文殿,诏取王朴律准观视,御笔篆写「律准」字于其底,复付太常秘藏。本寺模勒,刻石于厅事,博士、直史馆宋祁为之赞曰:「在周有臣,嗣古成器。弦写管音弦:原作「绾」,据《玉海》卷七改。,柱分律位。俾授攸司,谨传来世。上圣稽古,规庭阅视。嘉御正声,亲铭宝字。奎钩奋芒,河龙献势势:原作「执」,据《玉海》卷七改。。乐府增荣,干华俯贲俯:原作「府」,据《玉海》卷七改。。用协咸韶,永和天地」。
景佑二年二月四日,燕肃等以考定乐工乐器毕,诏于延福宫进呈按试,作御制天地宗庙乐曲、乐章,凡五十一曲。帝问李照:「此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