墁以方色之土,外筑垣环之,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北方曰宝鼎,其色黑,祭以冬至,币用皁。东北方曰牡鼎牡:原作「壮」,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其色青,祭以立春,币用皁。东方曰苍鼎,其色碧,祭以春分,币用青。东南曰冈鼎,其色绿,祭以立夏,币用绯。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币用绯。西南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立秋,币用白。西方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币用白。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币用皁。八鼎皆为中祠,乐用登歌,飨用素馔。其乐舞,帝鼐奏《嘉安》之曲,迎神、送神奏《景安》,初献升降奏《正安》,亚献、终献奏《文安》,文舞〔曰〕《帝临嘉至之舞》,武舞曰《神娭锡羡之舞》。八鼎皆奏《明安》之曲,迎神奏《凝安》,初献升降奏《同安》,亚献、终献奏《成安》。
四年正月十七日,诏于帝鼐之宫立大角鼎星之祠,以导迎景贶。
八月二十日,奉安九鼎。翌日,车驾幸九成宫酌献。
大观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郑居中等言:「奉诏,亳州太清宫王与之进《黄帝崇天祀鼎仪诀》,令臣等参详,可与不可施行。臣等窃考其说,皆本于天元玉册、九宫太一,与魏汉津制度相合。其间论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以五行相 制,亦合于汉津所授上帝锡夏禹隐文。乞修为祭
鼎仪范,时出而用之。今修成《鼎书》十七卷,《祭鼎仪范》六卷,乞颁降每岁祀鼎常典,付有司施行。」内出手诏曰:「鼎之为物久矣,其义莫传。比览居中等所上,(调)[网]罗遗失,稽参制度,合若符契,灿然可观。其论《易卦》,谓应鼎星之象。《易》莫非象也,有取象于天,有取象于地,有取象于人,皆象其一物而已。至鼎则备天地人之象,故《易》于鼎独曰象者此也。可令改正,余依所请。」先是,议者请用王与之所献《(皇)[黄]帝崇天祀鼎仪诀》并上帝锡夏禹隐文,同修为《祭鼎仪范》。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以御神奸,其用有法有:原作「其」,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后失其传。阅王与之所上祀仪,推鼎之意,施于有用,盖非今人所能作。去古绵邈,文字杂揉,可依所请,择其当理合经,修为定制,颁付有司。」乃命居中等刊修,至是书成来上,故有是诏。
十二月二十四日,臣寮言:「陛下肇建九宫,增修祀典,迎气用律,以召至和,而逐鼎乐章尚未修定。乞诏有司考四时之气候,察五行之盛衰,撰谱制词,各从其方,以镇九州岛。」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祀事所用乐曲,亦当各随其方,不可概以一律。可依所请,命学士院撰进。」
政和六年九月十三日,以奉安(定)[九]鼎,诏差太师蔡京为礼仪使,提举官杨戬就充都大管干。
二十八日,诏帝(鼎)[鼐]神像依选定十月十三日卯时上车出城,宫门权行奉安。
十月十九日,赴天章阁西位奉安。
二十四日,诏诚感殿长生大君神像,可迁赴天章阁西位鼎阁奉安。
十一月三日,诏帝鼐改为隆鼐,正南彤鼎为明鼎,西南阜鼎为顺鼎,正西阜鼎为蕴鼎,西北魁鼎为健鼎,正北宝鼎依旧,东北(壮)[牡]鼎为龢鼎,正东苍鼎为育鼎,东南(罔)[冈]鼎为洁鼎,鼎阁为圜象徽调之阁。阁上神像,左周鼎星君,中帝席星君,右大角星君;阁下鼎鼐神像,各守逐鼎排列。
十二月二十六日,驾诣鼎阁,奉安隆鼐等神像。翌日,车驾诣阁烧香,百官陪位,仍以其日为休务假。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手诏:「隆鼐、八鼎,旧九成宫逐时换水,用礼制大乐祭告。隆鼐、八鼎各有殿阁,内隆鼐系大祠,于阁下安设宫架;余八鼎系中祠,于殿上安设登歌。今鼎鼐共置一阁,令尚书省下有司参定。」太常寺、大晟府言:「每岁祠祭鼎鼐,随时更律,各用章曲节奏。今参酌宫架乐仍旧列于殿庭,其登歌乐虡欲并于殿上前楹之间北向安设,逐鼎各用乐章。」从之。
五月六日,太常寺言:「将来夏至,依《五礼新仪》祀明鼎,行事官吏前一日早赴圜象徽调阁省馔,至日行礼。缘在皇城内,车驾已赴夏祭斋宫,乞下皇城司经由门户,照会出入及将带灯烛等物。」从之。
重和元年十二月二日,手诏:「九鼎新名,乃狂人妄有改革,皆无稽据,宜复旧名,圜象徽调阁仍旧。」
祀宝成宫。大观三年四月,诏以铸鼎之地作(作)宝
成宫,总屋七十一区。中置殿曰神灵,以祠黄帝;东庑殿曰成功,祀夏后氏;西庑殿曰持盈,祀周成王及周公旦、召公奭;后置堂曰昭应,祀唐李良及隐士嘉成侯魏汉津。
政和三年八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宝成宫特置为祠,黄帝、夏后氏、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唐李良及魏汉津,每岁欲于大乐告成崇政殿元进乐日,秋八月二十五日举祀事二十五:《宋史》卷一○四《礼志》七作「二十七日」。,祀黄帝依感生帝、神州地祇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祀文依祀圣祖称嗣皇帝臣名。其乐舞迎神奏《宝安》,初献升降、奠币奏《正安》,复位奏《肃安》,奉馔奏《嘉安》,酌献登歌奏《歆安》,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