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15-大明会典-明-李东阳-第704页

各八名。把门各二名。各府直堂皂隶十六名。把门四名。各州直堂皂隶十二名。把门二名。各县直堂皂隶八名。把门二名。各府经歷司、照磨所、直厅各四名。各州吏目厅、各县典史厅、各二名
○弘治八年题准、锦衣卫乞陞带俸指挥等官、经年閒住、比与见任管事操练官员不同。除已往外。自弘治八年九月以后、但有此等新陞官员、俱暂拨与皂隶二名应役
○九年题准、
内府监生誊黄房屋五间、每年量拨空閒直堂皂隶四名、送武选司转送应役、一年满日、照例拨替、看守河下房屋
○十五年令、
郡王将军府、教授、典膳、每员皂隶一名。
郡王府教授典膳皂隶、民间僉拨二名。每名止许办柴薪银八两。将军下教授、係吏部除授、由学校出身者、仍与皂隶一名、许办柴薪价银一十二两。係本处军民舍餘出身者、不与
○又题准、各
王府典膳典乐引礼捨人等项官员、正途常选出身照旧外。但係遇例纳银补缺、照依将军下教授事例、止支本等俸银。不许僉与皂隶。其已徵者、附寄各该官库、作正支销。未徵者停止
○十六年题准、凡织染所大使、营缮所所丞、俱九品官员、照例僉与皂隶一名。若係带傣、不许奏讨
○正德十年题准、太僕寺常盈库大使、照顺天府库大使事例、给与柴薪二名
○十四年题准、京卫武学教授训导柴薪银两、照五城兵马指挥事例、本部行移顺天府、将原派柴薪银两、每年四月以里、徵完解部、按季给拨
○十六年题准、各
王府官员柴薪银两、巡抚都御史转行各属、於均徭内僉徵。在省城者、解布政司。在各府州县城者、俱解本府。直隶州解分守道、转发该州贮库。
郡王下教授典膳二名、该银十六两。将军下教授由学校出身者一名、该银十二两。俱分為上下半年、於该年七月、次年正月、各长史司、并各教授、通将前项官员、实在歷俸、有无事故旷职月日、造册送各司府、并分守道、查扣明白、方行给领。如有冒支、及啟
各王奏讨、承奉长史等官、听巡按官参奏究治。其生员官宦良家子弟、遇例纳银者、例不僉与皂隶见今各衙门直堂工食名数★正统以后、增减不一。今据各衙门实支、及武库司拨给实数、开列于后。其与正统间额数同者、不重载☆
内阁大学士各直堂十四名
詹事府直堂十名 主簿厅直厅二名
翰林院直堂十五名。又工食直九名
誥敕房看朝房直二名★比旧额减二名☆
四夷馆皂隶工食十二名
吏部直堂四十八名
户部直堂四十七名
礼部直堂四十八名
仪制司看库一名。精膳司把门二名
兵部直堂三十名。三堂并京营皂隶工食六十名零八两
武选司职方司直厅各八名。武库司直厅九名。又库皂工食二十九名
刑部直堂四十五名。看监工食一百四十二名
工部直堂四十名
都察院直堂四十五名。看监工食直一百三十四名
通政司直堂直厅看监共五十名
大理寺直堂直厅把门共六十一名
尚宝司看朝房七名
太常寺直堂十八名
国子监看朝房把门看仓看库各二名
太僕寺直堂十名
行人司直厅七名
鸿臚寺直堂二十名。又看朝房等项三名
钦天监把门观象臺共六名
太医院直堂十名
宗人府直堂直厅共二十名
五府看朝房各二名
锦衣卫直堂直厅共二十六名
镇抚司直厅看监共四十三名
凡陞俸官。弘治十八年令、凡陞俸官员、除有军功、并九年考满、加陞俸级者、准照今陞品级僉给皂隶。其餘乞
恩等项陞俸者、止照原任官品拨与
○正德三年题准、纪善歷任陞俸、及九年之上、照依五品俸级、岁拨柴薪皂隶四名。若年劳未及、仍候九年、奏请添拨
○嘉靖七年题准、凡有军功陞俸、俱於原职上加陞。其柴薪皂隶、不论官级正从、自五品以下、每一级加皂隶一名。八品以下陞俸者不加。五品以上、每一级加皂隶二名。再有军功、以次递加、至十四名而止。以后官虽迁转、止照原陞俸级皂隶数目带支。不许随官加带。其僉拨日期、在京以除授日為始。在外以文书到日為始
○九年题准、今后
亲王长史官员陞俸者、通前歷任九年、俱照例添拨皂隶
凡带衔官。弘治十七年题准、在外带衔官员、应得柴薪皂隶、照例於本布政司、坐派所属相应州县、徵收完足、类解本司收贮。每年终作二次差人分送各官住札去处交收、取收领缴照
○嘉靖三十二年题准、在京带衔官员、直堂皂隶、原无额派。每年动支缺官银一百两、雇人应役、自到任之日為始。如遇陞转、查照住支。近例、三品支一百两。四品八十两
凡公差官。弘治五年题准、京差、并公差出外官员、该用跟随皂隶、俱要经由兵部武库司手本、方纔应付、不许滥拨
○十三年、令都督等官、有公差在外、管守地方者、应与巡抚都御史事体相同。其皂隶仍於在京本衙门支领。有奏要在外布政司支领者、不准
○十八年题准、京差各官皂隶、该衙门用印信手本、开送兵部。该司行宛平上元等县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