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其朝覲免行
入朝门禁
洪武十一年
詔、朝参文武官给领牙牌、悬带出入。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在外来朝官、于各门附名出入
○又令、守门指挥千百户、日一更代、士卒三日一更代、凡内官内使出入、皆用号牌。若有以兵器杂药进者论如律。守门军士失于觉察者、罪如之。若奉
驾出入、则以御史一员临门察视
○二十一年、令朝参官员门籍、各衙门自置
○景泰三年令、官员人等至
皇城四门下马牌边横过、俱下马。其顺行、不係横过。不在禁例
○成化间令、文武官员公差患病等项、呈堂出印信手本填註门籍。候病痊、及公差回还之日、仍用手本开註
○又令、文武大小官员入朝、跟随办事官吏人等、照出
午门例、于
长安左右门、
承天门、端门、各下小木牌进入。出则收回
○嘉靖九年题准、各文武衙门公差官员、奉有
敕书责限完事、及公所窵远、不便趋朝者、方许于门籍註差。仍开奉何
敕书、公所係在何处、以便查考。其患病若止係咳嗽等小疾、于朝仪有碍者、量许註门籍五日。若病非旦夕可愈者、必须堂上官印信手本开写明白。其有累月不朝、及全司称病者、文官听吏科、武官听兵科、每月终将门籍查出纠举。其屡经纠劾文官至三次、武官至五次。吏兵二部、径自奏闻区处
东宫朝仪
洪武间定
凡朔望日。文武百官朝退。诣
文华殿门外、分东西侍立。俟
皇太子陞殿。乐作、百官行一拜礼。其谢
恩见辞官员人等、亦随班行礼。礼毕、以次出
○十四年、令啟事
东宫者皆称臣
○永乐二年令、文武官员常朝、行叩头礼。三师、三少、詹事府官左右春坊、司经局官、翰林院官、鸿臚寺官、六科给事中、锦衣卫官左右序立于
文华殿门之外。鸿臚寺序班、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于
丹陛下丹墀内、东西序立。照依衙门资次啟事。监察御史二员、司直郎、清纪郎、日轮二员北向侍立纠仪。啟事毕、百官齐退。遇有召问、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独进、并独员留后者、许监察御史鸿臚寺官、司直郎、清纪郎纠劾
○合啟事务。在京衙门、止用奏本。在外衙门、务要奏本一本、啟本一本。其詹事府主簿录事、同春坊、司直郎、清纪郎、司諫、分為六科、于司礼监共关揭帖、开写逐日啟过本内事件略节缘由、及
令旨所发落大略。六科给事中亦具题帖、各另奏进
○詹事府主簿录事、同左右春坊、司直郎、清纪郎、司諫等官、遇啟事。各纪
皇太子令旨。如所啟事或差讹、随即纠劾。啟事毕、同詹事府详审事之可否。可行者、令该司批所得
令旨。或事不可行、及啟本内与说帖不同、不问事之大小、悉以奏闻
大明会典卷之四十五
登极仪
国初登极礼仪。吴元年所定。用王礼、颇略。故不载。至洪武元年
高皇正大位。其仪始详。
昭皇以储宫嗣立、稍有所更定。
累朝因之。惟
肃皇自藩国入继大统、与嗣皇异。其仪各备载於后
高皇帝登极仪
洪武元年、
圜丘告祭礼成。校尉设金椅於
郊坛前之东、南向。设冕服案於金椅前。候望瘞毕。丞相诸大臣率百官於望瘞位跪奏曰。告祭礼成、请即
皇帝位。群臣扶拥至金椅上坐。百官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丞相诸大臣奉袞冕跪进置於案上。丞相等就取袞冕加於
圣躬。丞相等入班。通赞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班首诣前。引礼引丞相至
上位前。通赞唱跪、搢笏。丞相跪搢笏。承传唱眾官皆跪。百官跪。捧宝官开盝、取
玉宝跪授丞相。丞相捧宝。上言
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
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位、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復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復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皇帝解严。通赞唱捲班。百官退。礼毕。具卤簿导从、诣
太庙、奉上册宝。追尊
四代考妣。仍告祀
社稷。还具袞冕
御奉天殿。百官上表称贺。前期、侍仪司设表案於丹墀中内道之西北。设丞相以下百官拜位於内道上下之东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於表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於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位於东西陛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位於宿卫镇抚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於知班之北。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於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於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位於西阶之下、东向。其
丹陛上、设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於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