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徐邈撰。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五经拘沈》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经》五卷,王氏撰;《五经咨疑》八卷,周杨撰;《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緌撰;《五经秘表要》三卷。亡。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县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撰。
《五经通义》八卷梁九卷。
《五经义》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亡。
《五经要义》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经杂义》六卷孙暢之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撰。
《大义》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张讥撰。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撰。
《七经义纲》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二卷沈文阿撰。
《玄义问答》二卷
《六艺论》一卷郑玄撰。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撰。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谥法》三卷刘熙撰。
《谥法》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撰。
《谥法》五卷梁太府卿贺緌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既没,遂缉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二篇,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
《河图》二十卷梁《河图洛书》二十四卷,目录一卷,亡。
《河图龙文》一卷
《易纬》八卷郑玄注。梁有九卷。
《尚书纬》三卷郑玄注,梁六卷。
《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梁有八卷,今残缺。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礼纬》三卷郑玄注,亡。
《礼记默房》二卷宋均注。梁有三卷,郑玄注,亡。
《乐纬》三卷宋均注。梁有《乐五鸟图》一卷。亡。
《春秋灾异》十五卷郗萌撰。梁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春秋内事》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秘事》十一卷,《书、易、诗、孝经、春秋、河洛纬秘要》一卷,《五帝钩命诀图》一卷。亡。
《孝经勾命诀》六卷宋均注。
《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经内事》一卷梁有《孝经杂纬》十卷,宋均注;《孝经元命包》一卷,《孝经古秘援神》二卷,《孝经古秘图》一卷,《孝经左右握》二卷,《孝经左右契图》一卷,《孝经雌雄图》三卷,《孝经异本雌雄图》二卷,《孝经分野图》一卷,《孝经内事图》二卷,《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又《口授图》一卷;又《论语谶》八卷,宋均注;《孔老谶》十二卷,《老子河洛谶》一卷,《尹公谶》四卷,《刘向谶》一卷,《杂谶书》二十九卷,《尧戒舜、禹》一卷,《孔子王明镜》一卷,《郭文金雄记》一卷,《王子年歌》一卷,《嵩高道士歌》一卷。亡。
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二部,共二百三十二卷。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利,诚著天地,泽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