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黄。铃木)──书钞卷五八 ○ 范书本传注 御览卷五九一

〔一〕 范书本传作「仲恩」。
〔二〕 「五行」原误作「五经」,据范书本传注径改。
 ○九○ 郁上书乞身〔一〕,天子忧之,有诏公卿议。议者皆以郁身为名儒,学者之宗,可许之。于是诏郁以侍中行服。(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以母忧故也。
 ○九一 郁六子,普、延、焉、俊、酆、良。普嗣侯,传国至曾孙绝。酆、良子孙皆博学有才能。(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九二 桓焉明经笃行,有名称,以尚书入授安帝,拜太傅,录尚书事。复入授顺帝于禁中,因晏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天子从之。(姚。汪。黄。铃木)──书钞卷五九

 ○九三 焉长子衡,早卒。中子顺,顺子典。典十二丧父母,事叔母如事亲。立廉操,不取于人,门生故吏问遗,一无所受。(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九四 十年不调〔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此言桓典任侍御史之长。范书作「七年」。
 ○九五 迁平津都尉、钩盾令、羽林中郎将〔一〕。(姚。汪。黄。铃木)──范书本传注
〔一〕 此亦桓典事迹。
 ○九六 酆生麟。(汪。黄)──范书本传注
  丁鸿传
 ○九七 荣弟子丁鸿学最高。(汪。黄)── 范书桓荣传注
 ○九八 华峤曰:论语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行省乎〔一〕?故尝请论之:孔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得〕而称焉〔二〕。」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三〕然则太伯出于不苟得,未始有于让也。是以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四〕,后之人慕而徇之。夫有徇则激诡生,而取与妄矣。故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非服而己享其名,其于义不亦薄乎?又况乎干有国之纪,而使将来者妄举措哉!古之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五〕,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六〕!原丁鸿之心,其本主于忠爱乎〔七〕?何其终悟而从义也?以此殆知其徇尚异于数世也〔八〕。(汪。黄)──袁宏纪卷一二 ○ 范书丁鸿传论

〔一〕 语出论语学而篇。疏曰:「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后己谓之让,言孔子行五德而得与闻国政。」
〔二〕 据论语泰伯篇改。
〔三〕 语出孟子尽心下。
〔四〕 据范书丁鸿传论补。惠栋曰范此论皆华峤之辞。
〔五〕 同右。
〔六〕 据范书丁鸿传论补。
〔七〕 「乎」字原误置上文「哉」字之上,据范书径改。
〔八〕 范书丁鸿传论末句作「异夫数子类乎徇名者焉」。
  孝子传
○九九 孔子曰:「夫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一〕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葬。」子曰:「啜菽饮水,孝也。」〔二〕夫锺鼓非乐云之本,而器不可去〔三〕;三牲非致孝之主,而养不可废〔四〕。存器而忘本,乐之遁也〔五〕;调器以和声,乐之成也。崇养以伤行,孝之累也;修己以致禄,养之大也。故言能大养,则周公之祀,致四海之祭。言以义养,则仲由之菽,甘于东邻之牲〔六〕。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存诚以尽行,孝积而禄厚者,此能以义养也。

〔一〕 见孝经圣治章。李贤曰:「配天,谓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二〕 语出礼记檀弓下,文稍略耳。
〔三〕 论语阳货篇曰:「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马融曰:「乐之所贵者,移风易俗,非谓锺鼓而已。」
〔四〕 孝经孝行章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故华峤作如是语。

〔五〕 「遁」,袁纪卷一一引作「过」,皆训作失。
〔六〕 易既济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其意以「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修德者虽不杀牛而行薄祭,以其有德而实受其福。
  孔子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兄弟之言」〔一〕,言其孝皆合于道,莫可复间也。先代石氏父子称孝,子庆相齐,人慕其孝而治〔二〕,此殆所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也〔三〕。

〔一〕 语出论语先进篇。陈群曰:「言子骞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间之言。」疏曰:「间,谓非毁间侧。」
〔二〕 汉书石奋传载:奋恭谨,举莫与比。其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庆为齐相,齐国慕其家行,不治而齐国大治,为立不相祠。

〔三〕 语见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