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5-元史-明-宋濂-第325页

,其孙阿麻内附。至元五年,为建蒂所并。十二年,属会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户,隶会川路。十七年,立为州。二十七年,割属閟畔部。
  柏兴府,昔摩沙夷所居。汉为定笮县,隶越巂郡。唐立昆明县。天宝末没于吐蕃。后复属南诏,改香城郡。元至元十年,其盐井摩沙酋罗罗将犭鹿鹿、茹库内附。十四年,立盐井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闰盐州,以犭鹿鹿部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二十七年,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立柏兴府,隶罗罗宣慰司。领县二:
  闰盐,下。倚郭。夷名为贺头甸,以县境有盐井故名。  金县。下。县在府北,夷名利宝揭勒。所居蛮因茹库,乃汉越巂郡北境,与吐蕃接。至元十五年,立为金州,后降为县,以县境斛僰和山出金,故名焉。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临安路,下。  唐隶牂州,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立都督府二,其一曰通海郡,段氏改为秀山郡,阿僰部蛮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附,以本部为万户。至元八年改为南路,十三年又改为临安路。领县二、千户一、州三。州领二县。宣慰司所领屯田六百双,本路有司所管三千四百双,爨僰军千户所管一千一百五十双有奇。
  县二
  河西,下。县在杞麓湖之南,又名其地曰休腊。昔庄掞王其地。唐初于姚州之南置西宗州,领三县,河西其一也。天宝后没于蛮,为步雄部,后阿僰蛮易渠夺而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附。七年,即阿僰部立万户,休腊隶之。至元十三年,始为河西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降为县。  蒙自。下。县界南邻交趾,西近建水州。县境有山名自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下临巴甸。南诏时以赵氏镇守,至段氏,阿僰蛮居之。宪宗六年内附,继叛,七年平之,立千户,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阿僰万户为临安路,以本千户为县。
  舍资千户。蒙自县之东,阿僰蛮所居地。昔名褒古,又曰部袅踵甸。传至裔孙舍资,因以为名。内附后,隶蒙自千户。至元十三年,改蒙自为县,其地近交趾,遂以舍资为安南道防送军千户,隶临安路。
  州三
  建水州,下。  在本路之南,近接交趾,为云南极边。治故建水城,唐元和间蒙氏所筑,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刂为大,故名惠历刂,汉语曰建水,历赵、杨、李、段数姓,皆仍旧名,些麽徒蛮所居。内附后,立千户,隶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隶临安路。
  石平州,下。  在路之西南,阿僰蛮据之,得石坪,聚为居邑,名曰石坪。至元七年,改邑为州,隶临安路。
  宁州,下。  在本路之东。唐置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地号浪旷,夷语谓旱龙也。步雄部蛮些麽徒据之,后属爨蛮酋阿几,以浪旷割与宁酋豆圭。元宪宗四年,宁酋内附。至元十三年,改为宁州,隶临安路。旧领三县:通海,翏峨,西沙。西沙在州东,宁部蛮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沙笼。宪宗四年,其酋普提内附,就居此城为万户。至元十三年,立为西沙县。二十六年,以隶宁州。至治二年,并入州。领二县:
  通海,下。倚郭。元初立通海千户,隶善阐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通海县,隶宁海府。二十七年,府革,直隶临安路,今割隶宁州。  翏峨。下。县在河西县之西,控扼山谷,北接滇池,亦属滇国。昔猊蛮居之,后阿僰酋逐猊据其地。至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领邛洲、平甸二县。二十六年,降为县,并二县为乡,隶临安路。今割隶宁州。
  广西路,下。  东爨乌蛮弥鹿等部所居。唐为羁縻州,隶黔州都督府。后师宗、弥勒二部浸盛,蒙氏、段氏莫能制。元宪宗七年,二部内附,隶落蒙万户。至元十二年,籍二部为军,立广西路。十八年,复为民。领州二。
  师宗州,下。  在路之东南。昔爨蛮逐獠、僰等居之,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至元十二年,立为千户。十八年,复为民。二十七年,改为州。
  弥勒州,下。  在路南。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至元十二年,为千户。十八年,复为民。二十七年,改为州。
  元江路,下。  古西南夷地。今元江在梁州之西南,又当在黑水之西南也。阿僰诸部蛮自昔据之。宪宗四年内附,七年复叛,率诸部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命云南王讨平之,割罗盘、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十二部于威远,立元江路。
  步日部。在本路之西。蒙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睑。
  马笼部。因马笼山立寨,在本路之北,所居蛮阿僰。元初立为千户,属宁州万户。至元十三年,改隶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大理路军民总管府,上。  本汉楪榆县地。唐于昆明之梇栋川置姚州都督府,治楪榆洱河蛮。后蒙舍诏皮罗阁逐河蛮取太和城,至阁罗凤号大蒙国。云南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