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于古而无遗恨矣!盖吾宋极盛之时也。于是大丞相魏国苏公出焉,以博学洽闻,名重天下者五十馀年。卒用儒宗位宰相,一时高文犬册,悉出其手。故自熙宁以来,国家大号令、朝廷大议论,莫不于公文见之。然公事四帝,以名节始终,其见于文者,岂空言哉!论政之得失,则开陈反复,而极于忠;论民之利病,则援据该详,而本于恕。有所不言则已,既言于上矣,举天下荣辱是非,莫能移其所守。可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也!若其讲明经术之要,练达朝廷之仪,下至百家九流律历方技之书,无不探其源,综其妙者,在公特馀事耳。此所以一话言、一章句、皆足以垂世立教,革浇浮而已偷薄,与轲雄之书百世相望,而非当时翰墨名家者所能仿佛也!公元丰中,受诏为《华夷鲁卫录》,书成,序之以献。神宗读之曰:序卦文也。今改其书,信然!则公之他文可知矣。公殁四十年。公之子携始克集公遗文,得诗若干,内外制若干,表奏章疏志铭杂说若干,使藻与观焉。藻少习公文,以不获拜公为恨者也。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苏氏。绍兴九年三月十五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汪藻序。
【周必大序】
至和嘉佑中,文章尔雅,议论正平,本朝盛极时也;一变而至熙宁、元丰,以经术相高,以才能相尚,回视前日,不无醇疵之辨焉;再变而至元佑,虽辟专门之学,开众正之路,然议不齐,由兹而起;又一变为绍圣、元符,则势有所激矣。盖五十六年之间,士风学术,无虑四变。得于此,必失于彼;用于前,必黜于后。一时豪杰之士有不能免,况馀人乎!若乃上为人主所信,中不为用事者所疑,下常见重于正论,惟丞相苏公为然。方仁宗右文,公在馆阁者九年;英宗责实,公首预监司省府之选;神宗励精,公则掌制尹京,出藩入从,眷奖尤渥;厥后大用于宣仁垂帘之际,荣归于泰陵亲政之日。历事四朝,始终全德,独为儒学之宗。呜呼!盛哉!平生著述凡若干卷,翰林汪公彦章为之序。某尝得善本于丞相曾孙,适显谟阁直学士张侯几仲出守当涂,欣慕前哲,欲刻之学官,布之四方,使来者有所矜式,其用心可谓广矣!故以遗之而纪于后。淳熙十二年十月一日,东里周必大谨记。
辋川集
【文献通考】
《辋川集》五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忠,字晋伯,蓝田人。汲公之兄。皇佑中进士,除检详枢密院吏房文字,为河北转运判官,累迁宝文阁直学士,三帅秦凤。晋伯博极群书,为文尚理致,有益于用,章奏皆亲为文。
诚德集
【文献通考】
《诚德集》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钧,字和叔,嘉佑二年中进士第。大防仲弟也。终于宣义郎延路漕司属官,师张厚之,赡学博文,无所不该。其文非义理不发。
玉溪集
【文献通考】
《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十卷。
晁氏曰:皇朝吕大临,字与叔,汲公季弟也。登进士第。尝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从程正叔、张厚之学。通六经,尤精于《礼》。解《中庸》《大学》等篇行于世。尝赋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辞类相如始近俳。独倚圣门无一事,愿同回也日心斋。正叔可之。《朱子语录》曰:吕与叔文集,煞有好处。他文字极是实,说得好处,如千兵万马,饱满伉壮。
傅献简集
【文献通考】
《傅献简集》七卷。
陈氏曰:中书侍郎献简公河阳传尧俞钦之撰。
赤城集
【文献通考】
《赤城集》十卷。
陈氏曰:两浙提刑宁海罗适正之撰。治平二年进士,学于四明楼郁。为吏健敏,颇为苏子瞻、刘贡父诸公所知。台士有闻于世,自适始也。
西塘集
【文献通考】
《西塘集》二十卷。
陈氏曰:监安上门三山郑侠介夫撰。治平四年中甲科,小臣上言人所不敢言,上为之感动,略施行其言,不惟不怒而已。既而竟堕深谴,良田吕惠卿欲倾王安石,而侠与安国游从厚善,遂起狱并陷之。侠既得罪,新法遂不罢,而本朝之祸本成矣。小人勿用之戒,可不畏哉!安石亲惠卿而疏侠,岂惟误国,亦以危身。后之君子可以监之。
【西塘集】
《黄祖舜序》:祖舜为儿童时,已闻邑有郑先生之贤,而未识也。既冠预乡贡,始获谒公而谢之,亲承诱诲,因目前辈老成之风,实政和丙申岁也。其年如京师,又八年窃第东还,则公亡矣。已而从陈直讲国材游,乃闻公出处之详,且得公所为《大度居士自叙》而读之,有曰:幽暗阒寂,此正祗鬼着眼处,是以不自欺于方寸。由是知公平居克己,不愧屋漏,其学一本于诚而已。抑尝验公之所言所行,与夫居乡党,处患难,无一不合于道也。盖有所本而然。初,公在金陵以《咏雪》诗见赏王荆公,遂游其门。及言新法不便于民,始获谴怒。公终不肯诡随,持论益坚。其笃道有守如此;与王安国议论素合。公坐封事狱,株连及之。独能慷慨发言,使友人不敢匿其亲而有隐。其信义服人如此。自为小官,极口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