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谷秋怀八诗后》:山谷此书遒劲而娟秀,与诗皆得意之作也。独未知吕虢州指何人,屡考而莫得云。眉山李某书。
  陈后山诗
  【文献通考】
  《后山集》六卷《外集》五卷。《注后山诗六卷》:陈氏曰:陈思道无已撰,亦于正集中录出入诗派,江西宗派之说,出于吕本中。居仁前辈固有议其不然者矣。后山虽曰:见豫章之诗,尽弃其学而学焉。然其造诣平澹,真趣自然,实豫章之所阙也。
  又曰:新津任渊子渊注,鄱阳许尹为序。大抵不独注事而兼注意,用工为深。二集皆取前集,陈诗以魏衍集记冠焉。
  卢载诗
  【文献通考】
  《卢载杂歌诗》一卷。
  陈氏曰:卢载厚元撰,集中有与胡则、钱惟演往来诗。
  李有庆诗
  【文献通考】
  《琴轩集》一卷。
  陈氏曰:题南荣浪翁李有庆撰,与石昌言、任师中同时。卷末赠答十二绝,阙其六,其曰癸已岁者,殆皇讨幸?
  元章简诗
  【文献通考】
  《元章简诗集》十卷。
  陈氏曰:参政元绛厚之撰。
  刘景文诗
  【文献通考】
  《刘景文集》十卷。
  陈氏曰:左藏库使知隰州刘季孙景文撰。环庆死事将平之子也。东坡尝荐之。坡在杭,李孙寄诗,有“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之句。其诗慷慨有气,如其为人。
  【豫章文集】
  《书刘景文诗后》:刘景文枢密副使,盛文肃公之婿,于先妣安康郡君,尚为丈人行。然景文不以尊属,临我以翰墨文章,见谓亲友。余尝评景文“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往岁东坡先生守馀杭,而景文以文思副使为东南第三将,东坡尝云“老来可与晤语者,凋落殆尽惟景文可慰目前耳”。身后图书漂散,余亦鬓发尽白,今对此诗,令人气塞。
  【苏东坡集】
  《题刘景文诗后》:景文有英伟气,如三国时陈元龙之流。读此诗,可以想见其人。以中寿没于中州,哀哉!昙秀,学道离爱人也,然出诗与余,相对泣下。丁丑正月六日谨题。
永乐大典
卷之九百十七
卷之九百十七
  二支师
  太师二
  【宋眉山唐子西集】
  《代谢蔡太师启》:始缘力请,得返弊庐;终赖仁私,尽还旧物。岂惟铭佩,亦复兢惶。某屏迹累年,无识面者;阖门度日,将终身焉。自收老大之心,遂绝进升之望。未甘扶杖,起居虽健于管宁;久已饰巾,志意自同于陈。忽奉昭回之迹,大推滂霈之恩。旧恶宿愆,一时荡涤;前侯故将,以次甄收。顾惟朽钝之躯,屡费陶熔之手。终蒙记录,不忍弃捐。谓其尝任宰司,故优其班序;谓其久安田里,仍处以虚闲。就使自为之谋,想亦不过如此。静循其本,敢不知归?此盖伏遇某官,以王佐之才,值圣人之运,将令四海尽蒙比屋之封,肯使一夫犹掩向隅之泣。致兹衰退。亦极宠荣。食既愈浮,宁有小言之补;位非所称,得无大耋之忧。辞受之间,莫知所措。
  【李曾伯可斋集】
  《代蜀总贺史丞相拜太师魏国公启》大庭播告,上衮登庸。定鼎相成,师礼重周公之德;分圭启魏,国名嘉毕万之封。昭宗臣佐策之勋,示明主报功之宠。古今盛事,中外欢心。窃以六典作姬,首三公而始置;百官表汉,非一职以为称。自尚父得于溪,而子房奋于黄石。寥寥千载,落落几人。迄我皇朝,尤为旷典。惟淳化真人之绍述,礼赵普以勋劳;至元佑天子之幼冲,拜路公以年德。中兴而后,未见如斯。考国史之所闻,独会稽之先烈。然在孝庙十年庚戌之旦,始疏魏社之封;迄于光星三月甲寅之辰,初演师桓之命。非以钦崇于旧学,则由拥佑于重光。方蔚为宝训之首称,况继金瓯之全美。超前越后,仅有绝无。恭惟某官,社稷重臣,国家元老。正权纲于圣化更张之日,运连筹策于王室规恢之时。事能应、物能名、持蓍龟之先见;刚不吐、柔不茹、存金石之诚心。坐扶茂陵三十载之治功,益衍炎祚万亿年之休命。赤舄独隆于左右,黄旗浸盛于东南。属开历数之绍尧,方卜讴歌之归启。天擎鳌柱,金滕藏代发之书;日洗虞渊,玉几任保钊之奇。寄遂定一代延长之计,克彰两宫仁孝之忱。以至义质鬼神,息四海鸱沃难;信行蛮貊,格五胡狼虎之奸。国势无山岳之动摇,人心有松柏之茂悦。矧登鸿硕;叶赞燕诒。奉广姒之徽音,佐继闻之丕烈。屹然於从容密勿之顷,隐若有凭藉维持之基。斯克享于天心,宜莫隆于人爵。窃聆奎翰,亲发玉音。道慈训之丁宁,示元勋之尊显。谓先朝眷倚之意,当示褒崇;而今日拥翊之功,岂容谦抑。所以彰两朝不世之绩,慰二祖在天之灵。异数肆,佥言惟允。山川世胙,方益增茅土之封;岩石民瞻,当愈重槐庭之位。然且秉枢机之周密,连鼎轴之奠安。被之诗歌,宜在丞民崧高之雅;编之史册,无愧伊训说命之书。身亲见之,民生幸甚。某谬司井络,久属泰阶,矧窃听于黄麻,喜欲赓于绿竹。丹心报国,敢忘雨露之深恩;白有逢时,未分江湖之终老。《贺郑左相除太师魏国公启辞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