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问耆老
亲见百年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
患苦无有远近便若朕亲临之敦喻五教劝务农功
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士庶
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
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
纠而罪之田畴辟生业修礼教设禁令行则长吏之
能也人穷匮农事荒奸盗起刑狱烦下陵上替礼义
不兴斯长吏之否也若长吏在官公廉虑不及私正
色直节不饰名誉者及身行贪秽谄黩求容公节不
立而私门日□者并谨察之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此
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于戏戒哉冬
十二月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
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泰始五年春正月申戒郡国守相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
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
  宋
宋郡守仍魏晋制官属略如公府
按宋书百官志郡守秦官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
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郡当边戍者丞为
长史晋江左皆谓之丞尉典兵备盗贼汉景帝中二
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光武省都尉后又往往
置东部西部都尉有蛮夷者又有属国都尉汉末及
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诸
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郡官属略如公府无东
西曹有功曹史主选举五官掾主诸曹事部县有邮
门亭长又有主记史催督期会汉制也今略如之诸
郡各有旧俗诸曹名号往往不同汉武帝纳董仲舒
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制郡口二十万以
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
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
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
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
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
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魏初更制口十万以
上岁一人有秀异不拘户口江左以丹阳会稽吴兴
并大郡岁各举二人汉制岁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
上郡内众事谓之阶簿至今行之太守二千石丞六
百石
  南齐
齐郡置太守王国为内史
按南齐书百官志郡太守内史县令相郡县为国者
为内史相
  梁
梁郡置守丞国仍称内史
按隋书百官志郡置太守置丞国曰内史郡丞三万
户以上置佐一人
  北魏
太武帝太延三年诏天下吏民得告守令不如法者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延三年夏五月己丑诏曰方
今寇逆消殄天下渐晏比年以来屡诏有司班宣惠
政与民宁息而内外群官及牧守令长不能忧勤所
司纠察非法废公带私更相隐置浊货为官政存苟
且夫法之不用自上犯之其令天下吏民得举告守
令不如法者
孝文帝延兴二年诏牧守奉公者久任非道者速黜
永着为令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二年十有二月诏曰书云
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顷者已来官以劳升未久
而代牧守无恤民之心竞为聚敛送故迎新相属于
路非所以固民志隆治道也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
已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其有贪
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着之于
令永为彝准
延兴三年诏县令郡守能静郡县者迁职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三年二月甲戌诏县令能
静一县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
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至三郡
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
  北齐
北齐郡置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有上中下之差
有丞功曹主簿之属
按隋书百官志上上郡太守属官有丞中正光迎功
曹光迎主簿功曹主簿五官省事录事及西曹户曹
金曹租曹兵曹集曹等掾佐太学博士助教太学生
市长仓督等员合属官佐史二百一十二人上中郡
减上上郡五人上下郡减上中郡五人中上郡减上
下郡四十五人中中郡减中上郡五人中下郡减中
中郡五人下上郡减中下郡四十人下中郡减下上
郡二人下下郡减下中郡二人
  隋
隋郡分为九等至太守丞尉率其属各有差后又改
诸州皆为郡
按隋书百官志郡置太守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
簿县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户兵法士等曹市令等员
并佐史合一百四十六人上中郡减上上郡吏属五
人上下郡减上中郡四人中上郡减上下郡十九人
中中郡减中上郡六人中下郡减中中郡五人下上
郡减中下郡十九人下中郡减下上郡五人下下郡
减下中郡六人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罢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从三
品中郡正四品下郡从四品京兆河南则俱为尹并
正三品罢长史司马置赞务一人以贰之


京兆河南从四品上郡正五品中郡从五品下
 郡正六品
次置东西曹掾
 京兆河南从五品上郡正六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