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于奔走有司结富豪以苟得而于月
考课及上下三等簿率以赀不复问所能盖冗□甚

日知录元仁宗时方以科举取士虞集上议曰师道
立则善人多今天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
之上而名之曰师有司弗信也生徒弗信也如此而
望师道之立能乎今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为成
德之君子者身师尊之以教于其郡邑其次则求夫
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义师说
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而非乡愿之徒者其
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当今之世欲求成德之
人如上一言者或不可遽得若其次之三言则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亦未至乏才也而徒用其又次之一
言则亦不过以资格授之而耄鄙之夫遂以学官为
糊口之地教训之员名存而实废矣
明初教职多由儒士荐举景泰二年始准会试不中
式举人考授天顺三年十二月庚申建安县老人贺
炀言朝廷建学立师将以陶F士类奈何郡邑学校
师儒之官真材实学者百无二三虚糜廪禄猥琐贪
饕需求百计而受业解惑莫措一辞师范如此虽有
英才美质何由而成至于生徒之中亦往往玩运
年佻达城阙待次循资滥升监学侵寻老耋授以一
官但知为身家之谋岂复有功名之念是则朝廷始
也聚群^而饮啖终也纵群狼以牧人苟不严行考
选则人才日陋士习日下矣上是其言命巡按御史
同布按二司分巡官照提调学校例考之
太仓陆世仪言今世天子以师傅之官为虚衔而不
知执经问道郡县以簿书期会为能事而不知尊贤
敬老学校之师以庸鄙充数而不知教养之法党塾
之师以时文章句为教而不知圣贤之道儇捷者谓
之才能方正者谓之迂朴盖师道至于今而贱极矣
即欲束修自厉人谁与之如此而欲望人才之多天
下之治不可得矣又言凡官皆当有品级惟教官不
当有品级亦不得谓之官盖教官者师也师在天下
则尊于天下在一国则尊于一国在一乡则尊于一
乡无常职亦无定品惟德是视若使之有品级则仆
仆亟拜非尊师之礼矣至其冠服亦不可同于职官
当别制为古冠服如深衣幅巾及忠靖巾之类仍以
乡国天下为等庶师道日尊儒风日振而圣人之徒
出矣按宋史黄祖舜言抱道怀德之士多不应科目
老于韦布乞访其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
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
是亦乡举里选之意而朱子亦云须是罢堂除及注
授教官请本州乡先生为之年未四十不得任教官
昔人之论即已及此
盂县志曰高皇帝定天下诏府卫州县各立学置师
一人或二人必择经明行修者署之有能举其职而
最书于朝者或擢为国子祭酒及翰林侍从之职英
宗以后始着为令府五人州四人县三人例录天下
岁贡之士为之间有由举人进士除授者而其至也
州县长官及监司之临者率以簿书升斗之吏视之
而不复崇以体貌是以其望易狎而其气易衰即有
一二能诵法孔子以师道闻而得荐擢者亦不过授
以州县之吏而止其取之也大滥其待之也太卑而
其录之也太轻无怪乎教术之不兴而人才之难就

士风之薄始于纳卷就试师道之亡始于赴部候选
梁武帝所谓驱迫廉纸背山骄赫咭灿刑煜抡吣
反此二事斯可以养士而兴贤矣

 广文部纪事
礼记王制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
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此庠谓乡学也

习射上
功在州学习乡上齿在党学初时耆老会于庠学乃
择元日就州学习射即党学习乡习射习乡各在一
处也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守颍川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
执俎豆
后汉书寇恂传恂为汝南太守修乡校教生徒聘能
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李忠传忠建武六年迁丹阳太守以丹阳越俗不好
学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
慕之
任延传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
诣学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
有儒雅之士
续汉书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
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魏志高柔传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博士执经
柔上疏曰汉永陵迟礼乐崩坏太祖初兴愍其如此
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
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
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隋书潘徽传徽为州博士秦孝王俊闻其名召为学

唐书郑虔传虔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着书
八十余篇有窥其□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
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元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
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
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
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

常衮传衮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