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
 开元二十六年署废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
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颛之
飨宗庙则供鱼祀昊天上帝有司摄事则供腥鱼
日供尚食及给中书门下岁供诸司及东宫之冬藏
渭河三百里内渔钓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则自便
桥至东渭桥禁民渔三元日非供祠不采鱼


唐有河堤使者贞观初改曰河堤谒者有府三
 人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
 三人鱼师十三人初有监漕十人从九品上大历
 后省兴成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堤凡六堰皆有
 丞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一人掌固
 二人贞观六年皆废
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堤堰利沟渎渔捕之
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视
诸津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天下
津济舟梁灞桥永济桥以勋官散官一人□之天津
桥中桥则以卫士拚扫凡舟渠之备皆先拟其半M
塞竹所在供焉


唐改津尉曰令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
 事三人津吏五人桥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京兆
 河南诸津隶都水监便桥渭桥万年三桥有丞一
 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七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
 贞观中废
  辽
辽初置北南宣徽院掌御前祗应之事后设南面朝
官尚书省始具工部长贰曹郎之职仍设将作都水
太监少监丞簿诸员
按辽史百官志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
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
而治得其宜矣初太祖分宣徽为北南院其实所治
皆北面之事宣徽视工部
契丹宣徽北院太宗会同元年置掌北面御前祗应
之事
北院宣徽使
知北院宣徽事
北院宣徽副使
同知北院宣徽事
宣徽南院会同元年置掌南院御前祗应之事
南院宣徽使
知南院宣徽事
南院宣徽副使
同知南院宣徽事
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之官
尚书省工部职名总目
尚书
侍郎李饶伦诔累迁工部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将作监职名总目
太监
少监熙宗重熙十七年将作少监王企
监丞
主簿
都水监职名总目
太监
少监
监丞
主簿
  宋
宋工部设尚书侍郎统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员
外之属而军器所文思院提辖提点亦隶之其将作
军器都水三监仍各置监少监以下诸员
按宋史职官志工部掌天下城郭宫室舟车器械符
印钱币山泽苑囿河渠之政凡营缮岁计所用财物
关度支和市其工料则饬少府将作监检计其所用
多寡之数凡百工其役有程而善否则有赏罚兵匠
有阙则随以缓急招募籍坑冶岁入之数若改用钱
宝先具模制进御请书造度量权衡则关金部印记
则关礼部凡道路津梁以时修治旧制判部事一人
以两制以上充元丰并归工部其属三司曰屯田曰
虞部曰水部设官十尚书侍郎各一人工部屯田虞
部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元佑元年省水部郎官
一员绍圣元年诏屯田虞部互置郎官一员兼领
尚书掌百工水土之政令稽其功绪以诏赏罚总四
司之事侍郎为之贰若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所用财
物按其程式以授有司郎中员外郎参掌之应官吏
兵民缘本曹事有功赏罪罚则审实以上尚书省大
祭祀则尚书荐俎与彻若诸监鼓铸钱宝按年额而
课其数因其登耗以诏赏罚凡车辇饬器印记之造
则少府监文思院隶焉甲兵器械之制则军器所隶
焉有合支物料工价则申于朝以属户部建炎并将
作少府军器监并归工部是时营缮未遑惟戎器方
急绍兴二年诏于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
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少府监既归工部文思院上
下界监官并从本部辟差又诏御前军器所隶工部
自是营造稍广宰臣议户部以给财为务工部以办
事为能诚非一体欲令户工部兼领其事卒未能合
隆兴以后宫室器甲之造稀且各分职掌部务益
简特提其纲要焉分案六曰工作曰营造曰财料曰
兵匠曰检法曰知杂又专立一案以御前军器案为
名裁减吏额共置四十二人
侍郎掌贰尚书之事南渡初长贰互置隆兴诏各置
一员
郎中 员外郎旧制凡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按
程式以授有司则参掌之建炎三年诏工部郎官兼
虞部屯田郎官兼水部隆兴元年诏工部屯田共一
员兼领自此四司合为一矣淳熙九年以赵公M为
屯田员外郎自是不复省
屯田郎中 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
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之事凡塘泺以时增
减堤堰以时修葺并有司修葺种植之事以赏罚诏
其长贰而行之分案三置吏八
虞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