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更之未必胜徒滋
人口愿公力持之然其言而不能争也时添设京
卫知事即奏授祖后自经死舁尸归属吏无敢
视者惟祖经纪其丧乃去
  毛泰亨
按明外史张传时有毛泰亨者建文朝为吏部侍
郎与同事死泰亨亦死
  师逵
按明外史本传逵字九达东阿人少孤事母至孝年
十三母疾思藤花菜逵出城南二十余里求得之及
归夜二鼓道遇虎逵惊呼天虎舍之去持还奉母母
疾遂愈洪武中以国子生从御史冯彬刷卷江西为
彬所劾逮至阙下囚服见帝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
书案牍家至京自陈母老乞一官以养帝怜之以
为御史超迁陕西按察使狱囚系千人浃旬尽决遣
悉当其罪母忧去官庐墓侧不饮酒食肉者三年成
祖即位召为兵部右侍郎转吏部右侍郎永乐四年
营建北京宫殿遣逵采木湖湘以十万众入穷山贾
贩不通军夫艰食辟道路召商贾事以办然颇严刻
帝念民劳欲罢役逵言民乐m事遂不罢督之益严
民不堪多从李法良为乱后有诏罢采所在存贮散
遣役夫逵又言岸高水急势不可止宜顺流输之于
是左中允周干劾逵方命虐民请罪之皇太子以帝
所特遣置不问八年帝北征命总督馈饷逵请均量
其程设顿置堡更递转输从之逵佐蹇义在吏部二
十年人不敢干以私仁宗嗣位进南京户部尚书兼
掌吏部宣德二年卒官逵廉不殖生产禄赐皆分宗
党有子八人无以自赡成祖尝语左右曰六部扈从
臣不贪者惟逵而已宣宗亦称其廉正云
  魏骥
按明外史本传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
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
成就者召修永乐大典书成还任用师逵荐迁太常
博士帝谓曰刘履节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
不轻予人也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历南京太
常寺少卿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为
真畿甸蝗奉诏巡视问民疾苦寻以老辞不允调礼
部改南京吏部十三年满九载入见乞致仕不允就
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
元年年七十七致仕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
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在吏部有进士未
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
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
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正统中王振怙
笼陵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
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未尝立
朝愿少待事在循辈而已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
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
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骥端厚祗慎顾劲直
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
国及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有宋时县令杨时
湖堤遗迹骥倡修螺山石岩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
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
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唐主簿隶诃之
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遣之成化七年
御史梁P言臣先任萧山县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
居与里人稠处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
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
化骥生平学行醇笃心术正大谙世事t国体致仕
二十余年年九十八岁四方仰德有如卿云百年化
育滋此人瑞臣读前史有以归老赐禄毕其身者有
尊养三老五更者有安车蒲轮召者有赐几杖者上
齿德也骥齿德有余爵在上卿可称达尊乞下所司
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
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
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营葬乞以其金赈
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许之萧山民德骥不巳诣阙请祀于德惠祠以配杨
时制曰可
  黄宗载
按明外史本传宗载一名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
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
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
必置之法众莫敢犯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
受赐归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
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不举劾谪杨
青驿驿夫起山东道御史弹劾不少避巡按交址及
归无私□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
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洪熙
元年进行在吏部左侍郎往浙理军政督采木湖湘
英宗初被劾下狱未几复职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
年乞休章四上乃许归数年卒年七十九宗载持廉
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
之盛推宗载云
  王直
按明外史本传直字行俭泰和人父伯贞以经术显
洪武十五年聘至京师应诏者五百余人帝亲御奉
天门试之伯贞对第一与论太极复称旨授试佥事
分巡广东雷州复吕塘废渠清盐法会罢